我为农民当“工匠”
迄今为止,杨帆已拥有28项国家专利,在农机界名气越来越大。杨帆向沂水县贫困农户捐赠100台微耕机,价值30万元。杨帆与技术人员正在分析、改进生姜收获机等农机使用的刀具。杨帆的理念是用“工匠精神”去做好每一个细节,让产品更完美。一方面到旺季产品供不应求,一方面还要做社会捐赠,杨帆和员工加紧备货。杨帆把自行拆解的价值30余万元的零部件堆放在厂区,时刻提醒自己:农民的利益至高无上。杨帆与他的伙伴们正在试验刚刚改良的大蒜收获机。□记者房贤刚
通讯员田宝宗报道
5月4日,在沂水县锣鼓山前的一块建设预留地里,杨帆与他的伙伴们正在试验刚刚改良的大蒜收获机。深了,浅了,窄了,宽了,抖动小了,大了……大家反复调试,不断争论,终于取得了一致意见,试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文质彬彬的杨帆,出生在沂水县的一个农村家庭。虽然从小梦想能够读大学研究学问,但贫寒的家境还是让他放弃了学业,走进了当地一家农机企业,先当工人,后跑推销。正是在跑推销期间,通过与农民接触,他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农民劳作的艰辛,以及他们的各种需求。2003年,扬帆所在的企业倒闭,杨帆以6.9万元的贷款起家,开始生产农机。从组装最简单的手扶拖拉机做起,千难万难,摸爬滚打,终于有了一定积累。但他没有单纯把赚钱放在第一位。农民兄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使他下决心一定要通过实现机械化把农民解放出来。
就拿大蒜来说,种过大蒜的人都知道,“挖蒜苦、挖蒜累,顶着太阳还下跪。”收获大蒜,的确是件苦不堪言的重活、累活。一个壮劳力,蹲在地上挖一天,一般也只能挖半亩来地四五万株大蒜。所以能发明一种好用的大蒜收获机,是蒜农的渴望,也是无数农机人的梦想。
在杨帆之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大蒜收获机,但容易伤蒜,对土壤干湿度要求也很高。杨帆通过刻苦努力,克服了知识、资金不足等重重困难,在传统基础上增加了铲性震动等功能,解决了老机器的缺陷,还添加了转向、提刀等功能,大获成功。其后,杨帆又相继发明了四驱式、履带式大蒜收获机,并且不断改良,受到各地蒜农的广泛好评。
不仅如此,他还不断发明、改进各种农机,生姜收获机、微耕机、打药机、田园管理机等多种农用机械都在他手里得到发明或改良。杨帆发现,同一种机器,不同地区、种植不同作物,农民的需求也会不一样,于是在他的手里,微耕机成了百变金刚:果园树矮,操作空间受限,适合卧式机型;大田里空间大,变速箱可以高一点,操作起来不用弯腰;稻田里多水草,旋耕刀上加三片割草刀;下田的老弱妇女多,改装上一个药桶,打药省力不少……迄今为止,杨帆已拥有28项国家专利,成为农机界一位小有名气的“发明达人”。
在很多人眼里,杨帆是个聪明人。可是在有些人眼里,他却有点傻。
2004年,在杨帆创业刚刚起步阶段,临近过年,一名青州的客户农机出现故障,杨帆得知后,顶风冒雪,翻山越岭,去为用户修好了农机,自己却在回来的路上摔伤住院,年都没有过好。
沂水及周边县市区有养殖家禽的习惯,近几年,当地养殖户探索出了“环保垫料养殖技术”。养殖户在棚内铺设锯末、秸秆与发酵菌混合的生物发酵垫料,使家禽的排泄物在有益菌的作用下及时发酵分解。为了更好地分解粪便,垫料需要翻耙。于是有养殖户来找杨帆,要求设计一款垫料翻耙机。经过多次攻关,2013年,杨帆研制的自走式垫料翻耙机诞生了。一投放市场就受到了养殖户的欢迎,并且上了中央电视台的科教节目。但是,由于这项养殖技术本身的缺陷,粪便往往得不到全部分解,导致棚内垫料越来越高、翻耙机无法使用的情况。杨帆很快发现了问题,尽管市场需求十分旺盛,他还是果断将已生产出的500余台机器进行了拆解,将价值30余万元的零部件堆放在厂区,成了作为警示的“耻辱纪念碑”。
6月6日,企业规模不大、资金也不十分雄厚的杨帆再次做出惊人之举,向沂水县贫困农户捐助100台微耕机,价值30万元,再次受到农民兄弟的称赞!
新闻推荐
沂水县为70岁以上老年人配手机,沂水县为70岁以上老年人配手机
本报讯 为更好地方便老年群众的生活,为他们的生活和安全提供保障,近日,沂水县沂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决定,为全街道4000余名7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配备一部老年手机,并赠送100元的话费。预计,本次活动共...
沂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沂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