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农村孤寡老人活着舒适走得体面

农村大众报 2016-04-13 00:32 大字

敬老院的老人们虽然来自全县不同乡镇,入院后他们像亲兄弟一样相处,身体强些的老人帮助年老体弱的的老人。3月29日中午,住在沂水县社会福利中心的付文生去世了。刘燕安排人买来花圈和鸡鱼肉、点心,在临终关怀室为老人布置好灵堂后,带头跪下,给老人磕了三个头。住在这里的400多位能动的老人都来了,送付文生最后一程。“活了84岁,死了有花圈、供品,有人给磕头、守灵,付文生走得体面。”从临终关怀室走出来时,一位80多岁的老人说。

付文生是沂水县黄山铺镇龙山官庄村的孤寡老人。刘燕是沂水县社会福利中心主任。

“到今年清明节,不到两年半的时间,我已经送走了22位农村孤寡老人。”刘燕说。

病了,有人护理

沂水县社会福利中心是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2013年底投入使用。沂水县18个乡镇中,有16个乡镇的五保老人在福利中心的敬老院里实行集中供养。现在住着的600多名院民中,有450多个是五保老人。

“这些五保老人中,60岁以下的只有10来个,多是七八十岁以上,平均年龄75岁以上。”刘燕说,这些老人在没有集中供养前,最怕生病,生了病没人送他们去医院,去了医院也没人陪护。

老人们入住福利中心后,中心便制定出一整套老人看病及陪护方案。为方便老人看病,附近一家乡镇卫生院在福利中心设立了分院,轮流派医生来为老人们诊治。病情重些的,用救护车拉到卫生院治疗;病情再重的,县人民医院为老人们看病建立了绿色通道。

如何陪护生病老人,中心更是动了心思。在安排老人们入住时,他们便让老与少、强与弱相互搭配着住在一个房间,除了日常生活中提供帮助外,年老体弱的生了病,年纪轻些、身体强些的老人也能搭上把手。在中心所设的分院和乡镇卫生院住院时,护理人员带着参与陪护的老人,24小时守在病床边,中心做好的病号饭一日三餐送到床头。送到县人民医院住院的老人,由两位年轻的护理人员专程陪护,再找一两个身体较好的院员从旁协助。

“多的时候,分院、卫生院、县医院住着20多位老人,我们真够忙活的。”刘燕说,“我到县城去,只要县医院住着我们的老人,我都去看他们。我不是医生,不能帮他们治病,但老人看我去了,知道我们在关心他们的病情,尽心为他们治病。”

去世,有人送终

农村孤寡老人最担心的,是他们死后缺人管、少人问,活了一辈子,临终草草被送走。

敬老院启用三四个月后,便有一位孤寡老人去世。中心的工作人员没大有处理老人后事的经验,这让刘燕他们手忙脚乱。处理完这位老人的丧事后,中心就制定了一整套体面地送走老人的方案。

成立白事理事会,让原来在农村有丧事处理经验的老人加入进来,这些老人懂当地风俗,能按去世老人生前所想来料理后事。设立临终关怀室,老人去世后遗体有处放,祭奠有场所。

“因为有五四百个岁数大的老人,我们始终准备着寿衣。”刘燕说。老人去世后,护理人员带着白事理事会的成员分成两拨,一拨给老人擦洗身体,换上寿衣,将其抬到临终关怀室;一拨上街买来花圈、黄纸和鸡鱼肉、各种点心,布置灵堂。

灵堂布置好后,刘燕带头给老人烧上黄纸,然后跪下,给老人磕头。“他们是我们服务的对象,有人去世了,我心里很难过。看见他们躺在那里,我觉着给他们磕个头是很正常的事。”刘燕说。磕完头后,刘燕安排人分头通知敬老院里的老人,能走动的老人都来了,送逝者最后一程。灵堂里不管白天晚上,都有白事理事会的人在打理着,24小时为逝者守灵,直到殡仪车把老人拉走。

在老人病危时,福利中心便通知老人所在的村及其近亲戚。“他们一般都会前来,看老人最后一眼。这让病危老人心里感到安慰。”刘燕说。老人火化后,殡仪车直接把骨灰盒送到村里,由村委会和老人的近亲戚将其安葬。

农村大众报记者孙成民张天银通讯员田宝宗

新闻推荐

北苑街道召开二级网格全覆盖新闻发布会助推社区管理新路径

4月26日,街道在卧龙社区召开二级网格全覆盖新闻发布会,省驻潍媒体、市属媒体、街道科级干部、社区两委成员及社区居民共计60余人参加发布会。2016年,北苑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与指...

沂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沂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