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城:干群结亲戚 冷暖挂心上
本报记者 张孝平 通讯员 万照广 王叶蓁
“天太冷了,给‘亲戚\’家送几件羽绒服去。”
“‘亲戚\’说养殖的长毛兔这两天不大吃食儿,我得找个畜牧专家上他家看看去。”
……
如今,薛城区的1900余名机关干部都在村或社区有几家“亲戚朋友”。他们把“亲戚朋友”的冷暖时刻挂在心上,谁家有事抓紧时间去帮忙。
自去年7月以来,薛城区在持续开展“双包双联为民服务”活动的基础上,启动了机关党员干部与基层群众“结亲交友”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进村入户了解群众疾苦,听取群众诉求,帮助排忧解难,搭建起了党委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开通了服务群众的“直通车”。截至目前,全区800多名区直机关干部、1100多名镇街机关干部,分别与130000余户群众结成了“亲友”。
网格织就“联亲图”
推行联系群众网格化管理是薛城区“结亲交友”活动的一大鲜明特色。该区在区、镇街、村(社区)逐级设立工作网格,区直部门主要负责人、镇街牵头负责人是联系帮包村(社区)的第一责任人。划片联户以村(社区)为单位,由镇街统一组织实施。根据帮包单位人员数量和帮包村(社区)规模大小,合理确定联系户数,每人联系不少于10户,并绘制居民平面图准确标明帮包信息。目前,全区共划分“结亲”网格1900余个,其中区直干部“结亲交友”网格800余个,镇街干部“结亲交友”网格1100余个。
薛城区还建立了干部联系群众电子化信息档案,在各村(社区)制作专门公示牌,将帮包联系单位、帮包人员名单、联系方式、结对帮扶对象等信息进行公开,畅通联系群众渠道,接受各方面监督。
“三访五问”询心声
“老高兄弟,如果遇到急事、难事,按照联系卡上的号码,随时可以打电话找我,我一定尽力帮你解决。”这是薛城区文联帮扶干部张茂水在走访中和邹坞镇肖村村民高继成的对话。
为了解“亲友”们在生活和生产上的困难,机关干部对“亲友”们实行“三访五问”:每月至少1天上门走访,有针对性地重点约访,对反映问题的定期回访,问生活所需、致富经验、干部作风、就业现状、组织建设。
活动中,各级机关干部主动当好宣传员,深入宣传各级惠民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同时,当好信息员、调解员,收集群众诉求,帮助化解矛盾。截至目前,已累计为群众化解矛盾1370多件次。
账单帮扶见实效
沙沟镇关阁村八十多岁的陈洪义老人,经常对人夸他的好“亲戚”——区工商联的帮扶干部宋迎。
“村道太黑了,能不能装几个路灯?”去年8月份,在宋迎入户了解情况时,陈洪义说出了全村群众期冀多年的愿望。
“行,我们尽快落实!”宋迎和市选派“第一书记”及村两委共同努力,多方筹措资金30000多元,只用一个多星期就安装了76盏路灯。
这是“结亲交友”干部实行“账单式”帮扶的真实写照。干部们对搜集到的问题,按照不同类型进行分类处理,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详细记入入户走访表,统一梳理后,建立问题台账。对纳入台账的问题,由镇街党委牵头召开办理推进会,现场派单,落实责任人、办结时限,并上报区活动办公室备案。办结后,经反映问题的群众签字具结,然后由镇街组织办统一上报区活动办公室销账。
干部们的“辛苦指数”,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据统计,自活动开展以来,薛城区各级帮扶干部累计梳理群众意见建议1228项,已办结反馈1133项,解决道路修建、路灯安装、饮水安全等难题825个。件件好事实事,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点赞”,“亲戚朋友”越走越亲。
新闻推荐
?眼下,正值蒜薹采收季节,莱城区杨庄镇1.8万亩蒜薹采收需要大量劳动力,当地农村留守妇女及外来务工人员紧抓这一...
沂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沂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