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庄镇———党建活力是这样激发的
□通讯员 张云培
12月1日一大早,杨庄镇常务副镇长李鹏将昨晚放在文件包里的“一准则两条例”和全区基层党建工作会议领导讲话材料又仔细检查了一遍,然后驱车向他的包村点梅家官庄村出发,他要赶在9点前到村里为党员和群众代表上一次党课。“前天镇党委召开例会要求从11月30日至12月4日局级干部到村传达学习相关政策文件和领导讲话,并部署强调一下年底各项扫尾工作。”李鹏说。如今在杨庄镇,机关干部到村召开像这样的党员例会已是经常的事情。这是该镇党委抓实党建工作的一个缩影。
“抓好党建工作不但要思想上重视,关键是要有管用可行的措施和创新载体去落实。”谈起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农高区管委会主任、镇党委书记张明会说。鉴于此,镇上成立了党委挂帅、部门配合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党建办公室。党委书记亲自谋划、安排、督查,带头进村入企面对面上党课,把抓党建理念直接灌输到最基层。今年已主持召开党建专题会10次,45个村已走访调研一遍。党政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抓工作先抓党建,管事先管人,真正绷紧了党建这根弦。机关干部包村、包企业指导督导,五名回岗的老同志到社区担任党建指导员,形成了齐抓共管,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10月份7项重点工作排名又公布了,第1名是下马家泉村、第2名是高家店村……”每天镇村干部只要路过机关办公楼一楼大厅,都会不约而同驻足在摆放的公示牌前议论各村重点工作得分情况。如何最大限度激发村级班子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在全镇形成各项工作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一直是镇党委积极探索和突破的一个工作重点。镇党委认为,只有“两委”班子队伍强了,党建的功能作用才能得到最大发挥。但班子强与否,关键看班长,为此该镇牢牢抓住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这个关键,坚持社区每周1次例会,党委每月1次调度会,变每年2次考评,为每月1测评1打分排名,对排名末位的村,党委书记约谈支部书记,连续两个月排名末位的村支部书记采取组织措施,并探索新当选的支部书记半年试用期制度。今年已调整支部书记2人、通报批评1人。
支部书记是头,那么“两委”干部就是重要的“躯干”。杨庄镇针对村级“两委”干部的管理教育打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为使每名村干部各安其位履职尽责,镇上有的放矢不断强化“两委”干部各种教育培训,让他们树立“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一起垮台”的大局意识,“两委”干部团结协作的氛围越来越浓。仅今年全镇已举办各种培训班、法制培训班四期,7月6日—10日组织了“两委”干部半年民主测评。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镇上严格督导各级党员干部积极参加“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习廉政准则、纪律处分条例,让守纪律讲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落实村级坐班值班制度,镇上规定村干部出勤情况与主职干部补助挂钩。为让党员亮身份、亮岗位,在全镇开展了“一名片两亮两监督”活动,为党员张贴名片,公开承诺“我是共产党员、有困难请找我”,严格实行党员包户制度,每名党员就近联系服务群众不少于3户,党员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对党员队伍坚持宽严相济制度,大力表彰先进,激励后进,今年“七一”隆重表彰了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15个、先进个人115名。眼下全镇正在开展的农高区好干部、好党员、好人家“三好”评选活动,做到了让人人学有榜样,赶有方向。对问题党员绝不手软,今年经上级批准开除党籍5人,保持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党建工作有活力,经济社会发展就有声色、有变化。目前,该镇有6个村成为党建示范村,实现了赶超跨越。下马家泉村是一个只有300多口人的小村,无资源、无优势,但“两委”班子带领党员群众提出了“自己的事自己干、全村动手建家园”口号,从2011年换届后全村外欠账达6万多元到现在年收入过5万元,并实现了村庄“五化”。蔺王村让党员在服务项目建设、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移风易俗等方面发挥带头作用,该村工作从过去在全镇倒数到现在名列前茅,获得市级生态文明村等多项荣誉。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预计全年可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9.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0元,分别同比增长9%和10%;地方财政收入可实现1980万元;新开工项目10个,竣工投产项目7个。
书记感悟 (杨庄镇党委书记张明会):创新活动载
体,既是激发基层党建活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一个重要手段。做好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应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工作内容,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经济建设有机结合、互惠双赢、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新路子,确保党建工作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新闻推荐
(2015年12月24日)近期,区纪委按照中央纪委和省、市纪委安排部署,持续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严肃查处了一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有力维护了群众利益。现将五起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典型...
沂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沂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