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花俏沂蒙
□朱沙黄磊张海
沂水县地处沂蒙革命老区腹地。近年来,中国农业银行沂水县支行结合当地实际,把传承弘扬沂蒙精神融入文明创建和文化建设之中,强化精神引领,提升窗口形象,服务老区建设,文明创建取得了丰硕成果:连续24年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称号,今年2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让沂蒙精神在农行闪光
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为增强文明创建工作的认同感,该行以弘扬沂蒙精神为切入点,与大众日报创刊地、沂蒙“红嫂”纪念馆等结成对子,对员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长年开设“道德讲堂”、网络课堂,利用周末或班后时间,每月开展一次品德教育、一次志愿活动、一次励志宣讲,使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核心的沂蒙精神,成为全行员工共同的价值追求。
在沂蒙精神的感召和引领下,全行上下的责任意识、奉献意识不断增强,为了地方发展、群众致富,倾注真情、用心服务。支行行长牟胜说:“这里是‘红嫂\’的故乡,继承和发扬沂蒙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近年来,我们始终把‘打造民生金融、服务老区建设\’作为重要使命和追求,以民生金融为突破口,以普惠金融为主线,大力支持农村居住环境改善、完善农村社保体系和小微企业发展,为老区发展尽到了应尽的一份义务。”
近年来,该行积极服务当地工业强县、富民强县战略,先后扶持12家企业由小到大,成长为产值过亿元的骨干企业,25个技改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他们的努力得到了沂水县政府的肯定:“沂水经济的发展,有农行一份功劳。”
该行还不断加强金融创新,通过拓宽担保路径、优化支农模式、丰富金融产品,满足群众多元化的金融需求。该行创新推广的沂水“六和”产业链融资模式、旧村改造新农居贷款、种养大户融资增信业务、文明村诚信户贷款、青年创业贷款等低风险农户业务,迅速得到推广和普及。到去年末,该行已累计投放农户贷款26亿元,占全部农户贷款的90%以上,无逾期、无不良,整体资产质量管理水平也始终走在系统和同业前列,不但促进了农户的转型发展,也趟出了商业化支农的新路子。
该行立足为农村提供现代化的金融服务,加快“惠农通”工程建设。他们从机关抽调12名业务骨干,与网点客户经理协同组建了14个流动服务小组,定期进村入户、上门服务,有效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到2月末,该行已设立“惠农通”有效服务点676处,惠农卡发卡量达到29.7万张。
在沂蒙精神的滋养下,3年来,沂水县支行经营良好,贷款始终保持零新增不良,进入了全省农行系统县域支行30强行列。
做“乡村文明”的助推者
与当地政府开展共创共建,是支行多年来一贯坚持的做法。该行以创建“乡村文明”为载体,与当地多个乡村建立了结对共建关系。2009年以来,支行与县文明办联合开展文明诚信惠农贷款活动,每年年底,县文明办和支行对没有不良贷款记录的乡镇、村、户分别授予“文明诚信乡镇”、“文明诚信村”、“文明诚信户”,并优先发放惠农卡。只要文明诚信农户有贷款需求,农行就优先受理,并给予贷款额度增加、授信期限延长、利率价格优惠等政策,让农民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中得到实惠,农民形象地称赞惠农卡为“致富卡”。奶牛养殖大户刘金路说:“有了‘文明户\’这张诚信‘身份证\’,去银行贷款方便多了。”该行重点支持的高桥镇李家牛旺村的绿色有机韭菜基地、龙家圈镇西宣庄村冬暖式蔬菜大棚成为当地有名的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5年间,该行农户贷款累计放达20多亿元,余额达2.6亿元,带动全县上万农户增收致富。
近年来,该行为22个城镇化建设项目提供对接服务,重点支持的沂水县高桥镇小瓮山旧村改造项目,被省政府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小瓮山村党支部书记秦国承说:“有了农行的贷款支持,我们彻底丢掉了过去脏、乱、差的帽子,村民都住上了新楼房,有了自己的社区办公楼、卫生室、幼儿园,省长来村里视察时都赞不绝口。”
在奉献中点亮文明之光
近年来,支行广泛开展公益活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服务当地社会,回报老区人民,先后开展了救助空巢老人、见义勇为、“三关爱”基金,以及捐资助学、救助贫困母亲、扶贫帮困等社会捐助活动,有效提升了农行的社会效益和窗口形象。
从2012年起,支行组织15名中层干部包村入户、深入偏远农户家中,面对面征求群众建议,解决群众困难,走访联系群众2600余户,解决群众困难85件,帮助许多家庭走出了生活困境,赢得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赞誉。他们还大力引导员工履行社会责任,热心公益事业,近3年员工主动捐款23万元,支持救助贫困母亲、资助贫困儿童、帮扶空巢老人等。
2012年,组织安排该行员工刘顺吉兼任高桥镇王家长林村第一书记。从此,他一有时间就到该村调查了解情况,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他发现该村村民王连运只有一个残疾女儿,生活非常困难,于是就和王连运结成帮扶对子,只要有空,就带上米、面、油及副食品上门看望。谈起农行,80多岁的低保户王连运充满了感激:“我现在用的米、面、油都是农行给的,有了农行的帮助,现在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俺也有了盼头。”该村医疗条件较差,全村1500多名村民,却没有卫生室,刘顺吉经过多方协调,争取了资金,很快为村里建起了卫生室。他还将扶贫与送智相结合,为村里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帮助村里建起了多个板材厂、养殖场,与村两委班子一道,将一个贫穷落后村建设成了富裕文明村,受到当地政府的表彰。
用关爱塑造“文明员工”
在服务客户、回报社会的同时,该行还把增进员工福祉作为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体现,顺应“员工期盼”,深入推进“幸福家园”建设,有效改善基层工作生活条件。近年持续加大专项投入,加强乡镇网点“五小”建设,为小食堂统一配备了冰箱、空调,为员工宿舍配备了电视、电脑、网络,同时通过就近租赁、集中派餐、定额补助等形式,解决城区网点员工午间休息、就餐难问题,真正把“幸福家园”工程办成民心工程。
围绕员工的精神需求,从网点到机关,组建了8类业余兴趣小组,并把户外运动、文学摄影、音乐舞蹈等,作为长年固定的活动项目,利用节假日、班前班后开展活动,员工参与面达到90%以上,培养了员工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建立“五必谈五必访”制度,主动倾听员工心声,了解员工冷暖疾苦,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帮扶和疏导。使员工真切感受到关爱和温暖,增强了归属感。
该行还十分重视以先进典型激励人,广泛开展了“选典型、树标兵、学先进”活动,从支行机关、网点主任、青年骨干、综合柜员等各个层面,大力挖掘和宣传模范人物闪光点,树推了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的先进典型,形成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效应。近年先后有13人被总、省行授予各条线先进个人、先进标兵,有5人荣获市级金融工作先进个人、职业道德十佳标兵等荣誉称号。
“我们的宿舍舒适温馨,食堂有可口的饭菜,身边有文明的榜样,业余时间还可以在活动室、阅览室健健身、读读书,农行关爱员工,员工更爱农行。在文明的氛围中,大家都自觉成为文明员工。”该行员工崔元燕的肺腑之言,也是全行员工的共识。
新闻推荐
□记者董卿栗晟皓通讯员魏士朝王新报道本报莒县讯10月15日,记者在莒县果庄镇卫生院中医门诊室见到了被评为“德润港城8月份日照好人”的86岁老中医李希民,他正坐在桌前为...
沂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沂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