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水”浇出种植“大产业”
□本报记者 王永超
通讯员 田宝宗 刘兆增
“坡上这三亩半地,以前就看天吃饭,只能种些花生什么的,一年也就挣个四五百元钱。现在政府免费给通上了小农水,我们才敢放心大胆地种上这效益高的苹果。”4月27日,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大赵家屯村村民赵子伟一边浇地一边高兴地说。老赵的地在该镇长虹果业园区,该园区约有5000亩的种植规模,全部种植了矮砧密植苹果。赵子伟说,到了盛果期后,果园亩收入能达到上万元。
沂水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近年来由于降水量偏少,加上现有灌溉排水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普遍存在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等问题,服务农业和抗灾的能力日趋减弱,农田灌排“最后一公里”问题日益突出。
为弥补农田水利建设特别是山区小型水利设施历史欠账多、建设相对落后的“短板”,2012年,通过竞争立项,沂水县成为全省第三批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之一。该县每年为小农水重点县工程配套资金500万元,积极加大支农资金的整合力度。
2012年度小农水重点县工程竣工验收后,该县统一将设施产权移交给所在农民用水户协会进行管理和维护,落实管护责任。同时,各项目村按照本村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村水管员的作用,对工程设施进行管护,真正做到设施有人管、责任有人负。
“我们村群众自掏腰包,将地头小农水给水栓进行了二次防盗加固,防止人为破坏。”四十里堡镇南王家岭村水利员王寿长说,小农水工程极大地方便了群众,让他们尝到了小农水带来的甜头,同时也更加充分地调动了群众管护设施的积极性,形成了良性互动。
在四十里堡镇三十里堡村节水灌溉自动化控制室里,工作人员边演示电脑边告诉记者:“只需轻轻一点鼠标,三十里泵站、大赵家屯泵站、南王家岭泵站就开始自动工作了,群众便能根据土壤墒情等情况进行有选择的灌溉。”此时的电脑屏幕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蓄水池的需水量等数据信息。
近年来,沂水县积极推广新技术,采用管道灌溉、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形式,先后建设了风光互补发电提水蓄能泵站和土壤墒情、雨量及泵站自动化监测控制系统,发展喷灌工程200亩。
实施小农水工程解决了灌溉水源后,过去“无人问津”的旱山头变成了“香饽饽”。四十里堡镇恒河农场就是依托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的实施,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农场建设等政策有机结合的“活样本”,流转土地达1000余亩,主要经济作物包括苹果、白腊、茶叶、核桃、紫薯、樱桃等,紫薯等农产品远销辽宁、吉林等省。
据悉,2013年度小农水重点县工程实施后,沂水县项目区年新增节水能力271万立方米,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93万吨,全县可新增、恢复节水灌溉面积2.2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75.1%。
新闻推荐
日前,沂水县交警大队为辖区内工程运输车特制了放大的车辆号牌,无论是电子监控设备还是过往行人对这一“大名片”都能一目了然,强化了对工程车的监督约束。这是该县规范工程运输车辆管理的一个缩影。...
沂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沂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