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地”经济模式的沂水实践
近年来,沂水县积极探索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方式,在乡镇(街道)无法承载招商引资项目的情况下,将项目集聚到该县经济开发区落户,同时实施税收分成的机制,撬动镇域经济发展,实现了多方共赢———
□本报记者 王珊珊
通讯员 田宝宗 夏君栋
“我们镇区位优势不明显,也没有丰富资源,但是2014年全镇的税收已突破了5000万元。”提起这几年的发展,沂水县院东头镇党委委员刘庆华非常自豪。“这就是‘飞地\’模式带来的发展变化。”
镇域经济要发展,离不开规模企业的引领带动。受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多方限制,很多乡镇特别是偏远乡镇很难招来项目,错失发展机遇。“以前镇上条件差,招不来好项目,即使有大项目、好项目,我们又满足不了企业落户需要的土地、道路等条件。”刘庆华告诉记者,院东头镇有泓达集团、昆达集团等5家招商引资企业“飞”到沂水经济开发区落户了。
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刘汝华介绍,为加快镇域经济发展,自2008年开始,沂水县果断在县域内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依托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即以沂水经济开发区和项目集中区作为“飞入地”,让不具备项目落户条件的乡镇,把招引来的项目落到适合发展的园区去,为乡镇异地发展工业经济提供项目落地平台,借“飞地”之石击破镇域经济发展瓶颈。同时,对乡镇招引落户工业园区项目实现的地方财力,采取落地乡镇、引进乡镇利益分成的办法,不仅使“飞出地”方能够享受到大部分财税收益,而且使“飞入地”方不引项目单靠落地服务也能受益,实现镇域经济的互利共赢。
对“飞出”企业来说,落户经济开发区或项目聚集区,所获得的隐形收益也不小。“我们公司是由沂城街道引进开发区的。公司从2008年开始建设,当时开发区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善,还在税收、奖励等方面给予我们较多的优惠政策。公司未来的发展空间更大。”山东玻纤集团经理王诗军介绍,现在公司一、二期工程都已完工,6条生产线全部投产。“2014年,我们公司纳税突破亿元。”“目前,沂水各乡镇落户开发区的企业已达213家,占开发区全部企业的80%多。根据规定,‘飞出地\’乡镇和落户经济开发区税收分成比例为7:3。2014年经济开发区实现税收1.56亿元。”沂水经济开发区办公室工作人员张明东告诉记者,大批工业项目从各乡镇集中落地经济开发区,体现出明显的项目集聚、产业集聚、用地集约效应。
“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方面,‘飞地\’经济模式也达到了预期效果。”沂水县国土资源局局长牛树娟介绍,近年来,土地供需矛盾已成为制约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既要开源,更要节流。企业向园区集中后,该县通过高标准园区规划、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和严格的园区用地标准控制,大幅度提升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共节约土地5000余亩,使全县耕地占补平衡指标连年有余。更为关键的是,通过“飞地”经济模式,沂水所有乡镇(街道)实现了资源共享,站在一个水平线上开展招商引资竞争,有效激发了乡镇跨越发展的动力。通过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很多乡镇一两年内就跨入强镇行列。2014年,该县18个乡镇(街道)地方财政收入全部过3000万元,其中位置最偏远、条件最差的圈里乡,近三年财政收入增幅高达39.6%。
新闻推荐
(上接A1版)大力推进节约集约利用盘活存量,为转型升级拓展新空间;严格落实属地管理、部门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建立条块结合、立体化全覆盖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张...
沂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沂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