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打通工业生态链 留住青山绿水
2014年,沂水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4.8亿元,增长12%,同时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达5.27%。一升一降,数据变化的背后,是发展理念的转变、方式的嬗变。
生态发展 “零排放”中提效益
驶进沂水县庐山石化园区,这里显得格外“冷清”,宽阔的柏油路上找不到几辆大型运输车。笔者不禁生疑。
原来,庐山石化园区内各企业间管道互通,园区内企业产品互为原材料,整个园区就像一家巨型的高产企业,不仅节约了运行成本,还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顺着一条供气管道前行,来到了整个园区的供热心脏——— 亿利洁能科技(沂水)有限公司。然而,让笔者感到奇怪的是,在这个巨型的锅炉里看不到煤,看不到尘,看不到渣,看不到烟。
“微煤雾化技术改变了传统燃烧蒸汽锅炉的燃烧方式,排放指标接近燃气水平,让煤炭也可以清洁地使用。”公司总经理郭春说,“这一技术可使锅炉热效率达90%以上,比传统燃煤锅炉提高热效率30%。”更加令人欣慰的是,燃烧过的微煤灰渣经过二次加工还可以制成高端建材,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零排放”。
无独有偶,位于庐山石化园区的鲁洲化工公司将合成氨工艺中的PSA脱碳放空气,将C
2
O
2
从中分离,直接液化分离,而后进一步催化氧化净化、提纯,精制成符合GB10621-2006标准的液态二氧化碳产品,变废为宝,实现循环化利用。
“一子胜全局,一步活满盘”。庐山石化园区积极招引建链、补链、强链项目,构建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企业纵向成链、横向成群的效应进一步显现。庐山项目区以清沂山石化、道一石化两个龙头项目为支撑,以铭浩化工、中东石化、沂通石化、泰基石化、润泽石化等项目为配套,油品加工产业链条已初步形成。
纵观全县,沂水县大力培植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园区,从企业“小循环”到园区内“中循环”,再到产业间的“大循环”,初步构建了沂水特色的循环生态发展模式,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目前,沂水县已培育县级以上循环经济示范企业58户,占规模以上企业的12.3%。
轻装上阵 经济发展“换挡提速”
2014年8月,沂水县一场名为“燃煤锅炉整治”的战役吹响了企业转型冲锋号,接下来,淘汰战、升级战、创新战,接连打响。
“靠过度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支撑的经济增长,难以持久,不动真格换不来一方山水秀。”沂水县分管环保的副县长郭忠友告诉笔者。
脱掉重负,换上轻甲。在沂水县的能源淘汰战中,唯有不断引入新能源才能确保全县经济“体能充沛”。2014年,沂水县新能源发电机容量达到26.2万千瓦,占全县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达到71.8%;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2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2万千瓦。
一手抓淘汰,一手抓提升。沂水县把技术创新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导航器”。围绕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发展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锅炉(窑炉)改造等节能改造项目为重点,不断推进节能技术进步。 2014年,沂水县重点实施了青援食品有限公司食品生产系统能量优化工程,山东隆科特酶制剂有限公司锅炉改造及蒸汽梯级综合利用项目,山东昆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污泥处置及锅炉焚烧系统除尘、脱硫、脱销项目,3个项目投产后年可实现节能4.2万吨标准煤。
沂水县严格实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和新增能耗等量淘汰制度,以项目投产年度市工业增加值能耗水平为标准,对全县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行能耗总量和单位能耗“双目标”控制,对招商引资项目和技改项目实行节能预审制度,保障了全县实施一批资源节约型、循环经济型项目。
回到沂水县城,各种绿色生态建筑鳞次栉比,节能路灯遍布大街小巷,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能等新能源的应用典范不断推出。沂水县循环发展、生态发展的理念已经渗透到全县各行各业,形成一种新风尚。
袁诚茂 徐见明
新闻推荐
沂水(泉庄)第四届桃花节人气爆棚3天吸引10余万游客自驾游达90%以上
2015山东沂水泉庄第四届桃花节自4月4日开幕以来,吸引了10余万游客,到佃坪桃花山踏青赏花。开幕当天,由山东电视台《唱响山东》组织的大型文艺演出吸引了众多游人。蒋大为等众多明星真情献唱,给游...
沂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沂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