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小气”男园长和他的20名“女兵”——— 走近莱城区杨庄镇中心幼儿园教师

莱芜日报 2013-06-13 18:49 大字

本报记者 吴骞 通讯员 张澍文 吴云

去年,莱城区杨庄镇中心幼儿园的化粪池坏了,影响了孩子在园的正常生活。园长陈宪群听说找人疏通要花好几百块钱,“小气”的他马上回绝了。他挽起袖子,换上“工作服”就去了化粪池。他的“女兵”也毫不示弱,陈宪群在下面挖粪,女教师就在上面往外运送。一个上午,化粪池就疏通了。陈宪群和老师们顾不得身上的臭味,高兴地说又省下了几百块钱。这个“小气”的男园长和他的20名“女兵”就这样每年为幼儿园省下万余元。

在杨庄中心幼儿园,每位教师都有两身“工作服”。一身是平常上课带孩子穿的工装,另一身是干活时穿的从家里带来的旧衣服。“我每年光干活得穿坏两套衣服。”陈宪群说。杨庄中心幼儿园是公办园,属于普惠性幼儿园,教育质量高但是收费很低,经费紧张导致园长和教师“节衣缩食”维持幼儿园正常运转。

说起“小气”,杨庄中心幼儿园的教师们可是远近闻名。“能不花钱的一律不花钱,能少花钱的绝对不多花一分。”食堂的烟囱坏了,听说找维修工买材料维修要花近800块钱。园长带领几位女教师就去了镇上的供销社,买了几根水泥烟囱运回去。女教师爬墙上屋自己动手就换上了,丝毫不亚于专业维修工人。换好后,教师们又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自己连买加换一共花了75块钱,一下子又省了700多块钱,可以为孩子买好多玩具和书籍。尝到了“甜头”,陈宪群和教师们便一发不可收拾,组装大型玩具、粉刷内墙、修建栅栏……凡事都亲力亲为。

不仅如此,杨庄中心幼儿园的20名女教师的家属也被无偿“征用”了。“自己家的人用起来方便,不用花钱,干活还放心。”当了30多年幼儿教师的李静说。李静今年51岁了,从1980年便开始从事幼儿教育。家里的活都顾不上,婆婆和老公给了她大力支持。老公是泥瓦匠,经常在下班后到幼儿园修修补补。去年暑假,因幼儿园门前道路维修,幼儿园的外墙需要整体内迁。“这可是笔大开销,园长和我们都动起了脑筋。”李静又想起了自己的老公。回家和老公一商量,对方毫不犹豫就应了下来。白天正常上班,一早一晚就到幼儿园无偿干活。几天下来,幼儿园的墙修好了,路修好了,李静和老公没问幼儿园要一分钱。“由于经费紧张,每个月1000多块钱的工资都很难保证,更别说别的投入了。”说起这些,陈宪群有些惭愧,“老师和家属只能多付出一些,为了我们的孩子,没有一个人有怨言。”

朱绍媛是杨庄中心幼儿园里相对年轻的教师,但也已经在这个岗位上默默奉献了19年。她把幼儿教育事业当成了自己的终身追求。去年,老公生病在市人民医院住院十几天,公婆在医院伺候,她没有请一天假。出院当天,她迫不得已才向园长请了半天假把老公接回家。“没办法啊,我一走孩子们就没人管。”朱绍媛说幼儿园教师本来就紧张,自己请假只能加大别的教师的工作量。

很多人说,幼儿园的教师是铁打的,不能生病、不能有事、不能请假。听到这些,陈宪群非常赞同:“也不是我们不近人情,只不过是形势所迫。”这群教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时间、体力和脑力,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帮助她们不断前行。 

新闻推荐

播洒真情 奉献爱心泰钢集团开展“金秋助学”活动

本报讯(通讯员 宋超子)金秋助学,成就梦想。10月11日,泰钢集团2013年金秋助学活动的捐助仪式在汶水学校举行。本次活动泰钢集团与汶水学校联合,通过调查摸底、反复筛选、严格把关,最终确定30名品...

沂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沂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