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杨庄镇:生姜地头话“姜情”

莱芜日报 2011-10-25 22:26 大字

本报记者 孔浩

10月24日上午,记者来到农高区杨庄镇高家店村。连片的姜地里村民正在忙着出姜,在离姜地不远的井窖里,记者见到了正在井窖里下姜的种姜大户高淑旺。

记者说明来意后,高淑旺马上从5米深的井窖里爬了上来。高淑旺说:“今年出姜早,从寒露就开始出了,一来因为今年产量高,二来今年没打算雇人出姜,人工费一斤要合两毛多,太贵了。”记者观察发现,几乎所有的姜农都是自己出姜。听到记者说想去地里看看出姜,高淑旺说:“走,老伴和闺女正在地里出姜呢!”高老汉一边走一边说:“今年多亏了农高区农技站的专家们,俺种的四亩姜大丰收,每亩的产量到了11000多斤!”原来,去年高淑旺的四亩姜田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回忆起来,高淑旺有些难过:“去年俺的姜得了姜茎腐病,也就是咱常说的烂脖子病,这病抱窝,一病就是大片大片的,得了这种病的姜根本活不了,虽然进行了药剂补救,可每亩减产了3000多斤。今年,咱农高区的技术专家到了俺家田里,建起了示范田,和药厂联合进行预防和治疗烂脖子病,药剂都是免费使用的,烂脖子病得到了根治。”

到了姜地,高淑旺从袋里拿起一大块姜:“你看这姜,又大又饱满,肯定能卖上好价钱。”记者也拿起刀来帮高淑旺夫妇削起姜杆来,高淑旺笑着说:“不错,还挺像那么回事。”只见他手埋进土里,略微晃动几下,就熟练地拔出一块姜。高淑旺说:“虽说今年价格不高,可俺种了十几年的姜,对姜的感情太深了,明年还得接着种,不过不想种这么多了,留出一亩地种春玉米。要说有啥愿望,俺姜农最怕的就是得病,就希望更多更好的技术能推广到姜地里。”

据悉,农高区针对常见姜病,在农高区建立起二十多亩示范田,研制姜病治疗方法,并取得了成效。今年农高区的生姜种植面积7000多亩,产量预计在2万吨以上。 

新闻推荐

“他们帮办了我们不敢想的事”

本报记者 沈孝东“自从市民政局的领导到了我们村后,给我们提供了看得见的支持,1500米的道路硬化、8眼22米深的水井、协调解决村民用电等问题,这都是我们平时连想不敢想的事。”8月2日,记者来到农高区...

沂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沂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