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生写就“党员的样子”

潍坊日报 2021-04-16 08:27 大字

王惠民给年轻一代讲述红色故事。

□潍报全媒体记者薛静文/图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党的利益高于一切,遵守党的纪律,不怕困难,永远为党工作,要做群众的模范,要保守党的秘密,对党有信心,百折不挠永不叛党!”

1946年9月20日,25岁的王惠民,面对着鲜红的党旗,高举右拳,庄严宣誓,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75年过去了,铮铮誓言犹言在耳,王惠民始终将责任、奉献放在心中,敬业爱岗、热心助人,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应该有的样子”。

1921年,王惠民出生在胶州一个贫困家庭。母亲早逝,王惠民是老大,还有三个弟弟妹妹,一家人全靠父亲在工厂做工的微薄收入支撑生活,父亲在工厂受尽剥削,辛苦一生也难得温饱,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王惠民18岁那年,父亲积劳成疾因病去世,家里一下子没了主要收入来源,最困难的时候,米缸里连一粒米都没有。王惠民狠狠心,把家里的被褥当了,换回了一袋糙米,和弟弟妹妹们就着眼泪吃了一顿粥饭。

因为日子困苦,王惠民的大妹十来岁就出去谋生活,嫁人之后饱受欺凌,16岁就因为难产而死。王惠民辗转很久才得知这个消息,尽管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一提起此事,他依然会哽咽。

“旧社会,人不如狗。”王惠民说。后来他也进了工厂,亲历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压迫剥削,当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潜入敌占区,第一次询问王惠民愿不愿意去解放区工作的时候,他一口就答应了。“我听说过共产党的很多事迹,一直盼着他们来。”就这样,二十岁出头的王惠民跟着党来到了沂南一处兵工厂,开始了新的人生。

吃过旧社会的苦,就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新生活。王惠民说,沂南兵工厂条件虽然艰苦,但是工作气氛完全不一样,工友之间团结友爱,大家伙的精神气特别足。“我们的奋斗,是为了解放更多劳苦大众。”在这种信念的感召下,工友们齐心协力,冒着纷飞的炮火完成了一个又一个重要生产任务,为山东地区实现全面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1945年,侵华日军投降前夕,侵略者开始了最后的疯狂,王惠民接到上级通知,要临时转移工厂,但此时有一批炮弹已经到了出厂的紧要关头。王惠民让其他人先走,自己带着几个工友,找到一处废弃的寺庙,躲过四处搜寻的敌人,冒着枪林弹雨,咬紧牙关彻夜生产,最终及时把弹药送到了军队里。王惠民因此被授予二等功,并于次年成为预备党员。

新中国成立后,王惠民紧随党的指挥,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走,从来不问名利,不求回报。1969年,红旗机电厂筹备建厂,王惠民放弃省直部门优厚待遇,主动申请到机电厂,1994年跟随机电厂搬迁到潍坊。在厂子里,他是党委书记,也是不露姓名资助职工生活、孩子上学的“好心人”;在家里,他是丈夫、父亲,也是从不徇私谋利的“铁面人”。他的几个孩子,都是生在工厂,长在工厂,工作从一线工人干起,从不搞特殊化。“父亲常说,人这一辈子要站得直、行得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他做到了,我们也做到了。”王惠民的大儿子王勇说。

离休之后,王惠民依然延续着一贯的热心,每年都要向公益机构捐款捐物。这些年下来,早就记不清到底捐了多少。去年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他捐赠了5000元,并交了一笔6000元特殊党费。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他早早准备了一笔特殊党费。不仅捐钱,王惠民还签署了遗体捐赠协议,将自己完完全全地奉献给了国家。至今,他依然住在上世纪80年代红旗机械厂建设的老宿舍区,用着三十多年前的老家具,衣服也是能穿就穿,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

“人要有感恩之心,我这一切都是党和国家给的,够吃够喝就行,我用不完,就要回馈给社会,帮助更多的人。”多年来,王惠民一直关注着国家和城市的建设发展,坚持看新闻学习最新政策。他的案头,放着厚厚的一叠读书笔记,记录了学习中的所感所想。他时常告诫晚辈,不能忘记过去,要牢记初心使命,不管在什么岗位,都要踏实勤奋做好本职工作。年轻党员更要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扛起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

“举起那右手啊,选择了你,从此心中有了不变的信念……风雨中我们和你,振兴中华我们彼此共呼唤……”唱起《扬起风帆》,王惠民中气十足,而这朴实的歌词,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坚定信仰和忠诚的真实写照。

新闻推荐

沂蒙小山村的幸福小康路

□临报融媒记者张萍通讯员孙永菊张现会“以前俺住在老村里,小胡同又窄又脏,俺想买个手扶拖拉机都不行,没法掉头啊。你看现在...

沂南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沂南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