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小山村的幸福小康路

临沂日报 2021-04-07 10:12 大字

□临报融媒记者 张萍

通讯员 孙永菊

张现会

“以前俺住在老村里,小胡同又窄又脏,俺想买个手扶拖拉机都不行,没法掉头啊。你看现在俺住进了新楼房,俺的运输车也好停放,真好!”4月2日,记者在沂南县蒲汪镇采访时,偶遇拐头后村村民程光民,幸福洋溢在他的脸上。

程光民简单几句话就把自家的情况“兜”了出来:运输车每月给他带来六七千元的进账,妻子谢兴玲每天把孩子送到社区幼儿园后,也到附近的纺织厂上班。晚上,谢兴玲到村里的小广场上跳舞,程光民则到体育馆里打球。“以前羡慕城里人的生活,羡慕他们月月拿工资、看病有医保、退休有工资,看咱现在的日子,一点不比他们差了。”程光民自豪地说。

拐头后村是沂南县31个省定重点贫困村之一,集体经济薄弱,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97户331人。为了验证程光民的“傲娇”,记者来到拐头后村,只见宽阔的沥青路干净整洁,道路两侧花砖相契,明亮的村委办公楼西侧是长虹社区住宅楼,再向西则是两列整齐的二层带院小楼。一路走来,宽阔平坦的道路四通八达,黄墙青瓦的民居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绿树环绕、花香扑鼻。

程光民家的变化是从2018年开始的。那一年,省总工会派张茂斌驻拐头后村任职党组织书记。看到刚刚完成搬迁改造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薄弱,还有大量的配套工作需要开展,他当即协调资金为村里安上太阳能路灯,修建了道路,并对主要街道墙体进行粉刷美化。

居住条件好了,如何让村民的“钱袋子”也鼓起来,成了村里面临的大课题。

拐头后村村委成员深入开展走访入户工作,找穷根、寻富路。经过近半年的考察研究,他们决定发展工艺品电脑机械刺绣项目。很快,村里利用6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购买了两台绣花机器。经过一年的成功运行,村里尝到了甜头,决定进一步扩大项目规模。张茂斌积极协调206万元资金购买5台电脑绣花机、4台电脑绗缝机。车间以每年20万元的费用对外承包,承包费的60%至80%分红给贫困户。

33岁的村民梁秀飞在电脑工艺绣花扶贫车间工作,每天可收入120至150元。“每天在家门口上班,还能接送孩子照顾家,非常适合我。”梁秀飞说。满满的幸福感不仅来自于越来越好的生活环境,更来自于家门口就业的方便舒心。

拐头后村又接连打出了一套脱贫致富“组合拳”:建设生态农业田园,规范运作现有产业项目。村里2015年发展的农贸市场项目、2016年发展的蔬菜交易市场项目、2017年购买的挖掘机设备都存在收益欠佳和项目闲置问题。村里将项目设备出租,使村集体年收益27.5万元,除了给贫困户分红8万元外,村集体每年还有19.5万元的盈余。

乡村振兴是一项综合工程,不能仅限于一两个项目,真正让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还需要构建立体发展体系,才能行稳致远。拐头后村传统种植作物是以黄瓜为主的蔬菜,销售多是商贩前来收购,价格多受制于人。张茂斌积极联系各地农贸市场和超市,扩大销售。去年与潍坊市佳乐家大超市洽谈,达成采购协议,实现农超直接对接,增加了农民收入。

乡村振兴不仅仅在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同样不能落下。这几年,拐头后村开展“晒家风、传家训”主题活动,征集家风家训50余条,挂家训牌727户;开展“优秀党员”“好媳妇好婆婆”“美在农家美在庭院”等评选活动;组织爱心人士、爱心企业捐助“爱心款”18万元,在子女交纳100元“孝心款”的基础上,为全村75位7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补助30元;在70岁以上老人生日当天,村里送去生日蛋糕和长寿面;为全村162户65岁老人免费安装有线电视,统一为206名60岁以上老人缴纳“银龄安康”保险。

现在的拐头后村,宽阔的沥青路四通八达,村里的街道干净整洁,环境绿化生机盎然,人们徜徉在花园一样的小区里,小康生活已然呈现。

新闻推荐

山东省乡村振兴媒体研讨会聚焦庆祝建党100周年全省首个“媒体小镇”挂牌

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成为竹泉村特色发展模式。(陈加宝摄)本报3月28日讯(记者陈加宝)山东省乡村振兴媒体研讨会暨...

沂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沂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