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看驾乘双方均有利 实际上乘客利益难保证顺风车线下交易风险不小

济南日报 2019-10-30 11:31 大字

前几天,老家在沂南的陈先生一家准备从济南搭顺风车回去看望父母,在一家平台上约了一辆顺风车。车主如约而至,见面后却突然提出让他取消订单,改由线下付款或者微信付款,同时给他优惠10元。对方理由是通过平台被收走几十元的手续费,直接付款对双方都有好处。陈先生考虑再三,还是同意了车主要求。最终,对方把他们一家三口安全地送到了地方。不过,他在中间又多捎了一名乘客。陈先生对此事一直有想法,不知道这样做到底对不对。

对此,业内有关专家认为,顺风车线下交易风险不小。表面上看,取消订单线下交易,驾乘双方都从中获益,只是平台遭受了损失。因为缺少了平台的中间保证环节,如果出了事故、行程中双方出现纠纷等,乘客可能出现投诉无门的情况。另外,司机的载客行为也会因为多拼客等,变成了非法营运,面临被主管部门查处的风险。

●共建行业认知顺风车迎来新局面

自今年7月以来,中国交通报、中国公路学会城市交通分会等单位联合嘀嗒出行上线的“顺风车行业标准课题研究集思会”,目前已顺利开展了两期,共吸引超过1000万人参与,超过75万人投票。

有关专家告诉记者,第一期讨论“顺风车车主和乘客,是平等互助的合乘关系,还是客运范畴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时,84%的用户支持“车乘”双方是平等互助关系。在第二期讨论“合理顺风车定价应秉持哪些原则”时,投票支持“顺风车会额外耗费车主时间和精力,定价应让广大车主更有动力参与绿色出行”,以及“定价不应让车主把顺风车当作赚钱工具”这两个定价原则的用户,分别占到93%和81%。

以上数据表明,顺风车作为真正的共享经济,已经被人们高度认可。大多数用户对顺风车的本质、顺风车三方关系已有较为清晰的认知。而公众的积极参与则表明,大家对顺风车行业发展极为关注,并愿意为顺风车行业标准制定贡献一份力量。更有不少用户表示,通过集思会也学到了不少顺风车相

关的专业知识,自己也树立了“顺风车三方安全观”。由此可见,共享共建共治的顺风车发展新局面,已开始推动顺风车行业步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理想路径。

●聚焦线下交易

涉嫌非法营运

10月24日,“顺风车行业标准课题研究集思会”第三期上线,议题是如何理解顺风车“线下交易”的风险与责任。参与各方通过各个渠道的反馈收集,发现部分用户在实际搭乘过程中,会遇到车主以一些说法为借口,要求乘客取消线上订单,改为线下支付的情况;少数乘客基于重新约车浪费时间等方面的考量,同意车主线下交易的要求,但在实际搭乘中遇到车主更改路线、多拼、加价、未将乘客送达指定目的地等多种情况。这不仅破坏了乘客的出行体验,也给合乘双方带来潜在危险。

另外,线下交易后的行程中,司乘双方发生了纠纷或是安全问题,车主和乘客责任该如何划分?平台是否应该承担责任?这也是顺风车用户普遍关心的问题。

从车主角度来看,希望绕开平台的目的是想多拼客,从而挣更多的钱;从乘客角度来看,接受线下交易多是因为不好意思拒绝车主,还能少花一点钱,同时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会出事。

在9月底举办的顺风车行业标准联席共研会上,来自法律、安全、交通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与用户代表也就“线下交易”这一情况展开了讨论。

“当部分司机利用顺风车平台寻找客源,教唆乘客进行线下交易,脱离平台再进行多拼和盈利时,他的行为已经悖离顺风车的本质特征。”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专家表示,“我可以明确地给乘客建议:不要乘坐线下交易的车。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车主已经不是在从事顺风车合乘,而是在从事非法营运了。”

●律师说法取消订单即解除三方合同

那么,车主与乘客脱离平台进行线下交易后,发生安全问题责任该如何划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424条规定,顺风车平台提供的是一种居间服务,因此,顺风车平台与司机、乘客之间形成的是一个居间服务合同关系。

交通运输行业律师表示,“订单一旦取消,意味着用户与平台解除了合同关系,平台对用户的安全保障义务就中止了,用户需要自己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安全风险。”

对于线下交易行为,网约车平台其实也是有明确规定的。比如,《嘀嗒顺风车合乘公约2.0》中明确规定,严厉打击车主诱导取消、线下交易、诈骗、逃避安全监控或违规行为。如被查证,车主将被扣除6分行为分并禁止接单3天。

对乘客来说,在已知对方脱离平台进行交易时,应拒绝合乘,同时要即时向平台投诉。如果乘客依旧选择合乘,不仅会给自己出行带来安全风险,同样也是一种违约行为。平台为所有车主和乘客的合乘均购买了保险,以及设有安全护航、一键报警、行程分享、车内录音、行程监控、紧急联系人等安全功能,若乘客与司机脱离平台进行线下交易,则相应保险无法覆盖,安全功能也无法发挥作用。

不过,在脱离平台交易的情况下,若因逃避安全监控造成违法行为,平台依然会积极配合警方进行相应调查,让不法分子受到法律制裁。 (本报记者戴升宝)

新闻推荐

沂南:用好“三面镜子”推动检视整改全到位 □临报融媒记者 张萍 通讯员 麻杰 尹君 德鑫 薛峰

自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沂南县将检视问题作为主题教育重点,坚持问题导向,用“放大镜”查找问题,用...

沂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