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中国古代经典家训

济南日报 2016-10-09 00:00 大字

点击查看原图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可谓汗牛充栋,有些堪为经典,国人家喻户晓。我们从中遴选出部分家训罗列如下。这些家训出自各色人等之手,既具有很广泛的代表性,又是经典中的经典。我们愿与读者一起来赏析。

周公的《诫伯禽书》【作者】周公旦,姓姬,名旦,氏号为周,爵位为公。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因谥号为文,又称为周文公。周成王之叔,因成王即位时年少,便辅佐成王。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是孔子最崇敬的古代圣人。

【故事】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这就是周公的《诫伯禽书》。他告诫儿子伯禽:“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而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淳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圈点】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诸葛亮的《诫子书》【作者】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民间传说中著名的智慧人物,经过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敷衍流传,关于他的许多传奇故事,比如“借东风”“火烧赤壁”“草船借箭”和“空城计”等等,都为中国百姓所熟知。

【故事】诸葛亮46岁才得子诸葛瞻。他很喜欢这个儿子,希望儿子将来成为国家栋梁。诸葛亮有两个姐姐,二姐所生子叫庞涣,深得诸葛亮喜爱。诸葛亮常年征战,政务缠身,但仍不忘教诲儿辈。他写给诸葛瞻和庞涣的两封家书,被称为《诫子书》和《诫外甥书》。《诫子书》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外甥书》曰:“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不庸,不免于下流。”从两封信中可以看出,他对儿子和外甥的要求是一致的,教育他们要有远大志向,戒绝欲望,心态平和,珍惜光阴,重视学习。

【圈点】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和《诫外甥书》可谓两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文章短小精悍,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字介。颜氏原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北),先世随东晋渡江,寓居建康。南北朝时期中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他经历南北两朝,深知南北政治、俗尚的弊病,洞悉南学北学的短长,当时所有大小学问,他几乎都钻研过,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他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后人颇有影响。

【故事】颜之推“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迁,闻见已多”。他本着“务先王之道,绍家业之业”的宗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思想学识,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诫子孙。全书共有七卷计二十篇,各篇内容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但主要是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其中不少见解至今仍有借鉴意义。如他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应以读书为主,又要注意工农商贾等方面的知识;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等。书中许多名句一直广为流传,如:“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与瞑目而无见者也。”“父子之间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矣。”“有志向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等。

【圈点】历代统治者对《颜氏家训》非常推崇,甚至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被后世广为征引,反复刊刻,虽历经千余年而不佚,可见《颜氏家训》影响之大。

包拯家训【作者】包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字希仁。北宋名臣。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裕六年,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有“包公”“包青天”之美誉。

【故事】包拯以公廉著称,刚直不阿,执法如山。他在晚年为子孙后代制定了一条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又十四字。“珙”者即包拯的儿子包珙。包拯的这则家训是他生前对子孙的告诫,并让其子包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这寥寥三十七字,凝聚着包公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虽千载之下,亦足为世人风范。

【圈点】包拯的家训,既是他对后人的训诫,也是他一生的品格写照。

欧阳修的《诲学说》【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后人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一起被世人称为“唐宋八大家”。

【故事】欧阳修4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对他的教育很严格。为节减开支,母亲用芦苇、木炭作笔,在土地或沙地上教欧阳修认字。母亲还经常用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来启发他。因此,成为文学家后的欧阳修在家训中希望儿子能继续养成读书的习惯,并从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于是他在教导二儿子欧阳奕努力学习时写下《诲学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他教诲儿子努力学习,以不断提升自身修养。

【圈点】欧阳修以“玉”喻“人”,诲学有道,可谓金玉良言。

朱柏庐的《朱子家训》【作者】朱柏庐,名用纯,字致一,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因敬仰晋人王裒“攀柏庐墓”之义,故自号柏庐。著有《治家格言》(即《朱子家训》)、《愧讷集》《大学中庸讲义》等。

【故事】清顺治二年,朱伯庐的父亲在守昆山城抵御清军时遇难。朱柏庐侍奉老母,抚育弟妹,播迁流离,备极艰辛。他始终未入仕,一生教授乡里,向学者授以小学、《近思录》等,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他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平生精神宁谧,严于律己,对当时愿和他交往的官吏、豪绅,以礼自持。他与顾炎武坚辞不应康熙朝的博学鸿儒科,后又坚拒地方官举荐的乡饮大宾,与徐枋、杨无咎号称“吴中三高士”。所著《朱子家训》是其代表作,全文五百余字,内容简明赅备,文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其中一些警句,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圈点】《朱子家训》全文虽只有506字,却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

李毓秀的《弟子规》【作者】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山西省新绛县龙兴镇周庄村人,生于清代顺治年间,卒于雍正年间,享年83岁。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

【故事】李毓秀的人生经历平实,性情温和豁达,因而缺少传奇故事。年轻的时候,李毓秀师从同乡学者党冰壑,游学近20年。科举不中后,就放弃了仕进之途,终身为秀才,致力于治学。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来听课的人很多,门外满是脚印。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他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也结合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和仄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弟子规》浅显易懂,押韵顺口,文风朴实,说理透彻,可谓谆谆教诲,循循善诱,在我国清代教育史上有一定的影响。清代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

【圈点】《弟子规》看似一本不显眼的小书,实际上汇集了中国至圣先贤的大智慧。

(据豆瓣网)

新闻推荐

民警“夜巡”抓获偷姜男子

10月10日凌晨,市公安局胶莱派出所民警在辖区某田地里巡逻时,抓获一名正在实施盗窃的违法嫌疑人。令人瞠目的是,这名30岁的男子偷的竟然是地里的姜,原来,该男子嫌现在市场上姜价有点高,想要偷些姜给妻子...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