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琅琊古军弓”
军弓的制作让今天的孩子感到很神奇点击查看原图用图画详细展示了琅琊古军弓的工艺和历史点击查看原图于万发制作的“柳子箭”点击查看原图每一张新弓都要进行严格的校准点击查看原图挑选制作弓箭的优质皮革点击查看原图这个不起眼的农家小院就是于万发制作弓箭的作坊点击查看原图一张琅琊古军弓即将制作完成,于万发对弓的弹性进行最后的调试点击查看原图2月6日午后,沂南县铜井镇竹泉村,一束暖阳洒进屋子照在于万发的身上,他手中一张花费了三个月心血制作的琅琊古军弓即将完成。今年40岁的于万发是临沂“琅琊古军弓”的非遗传承人,他继承了先辈有关琅琊古军弓的全套传统制作手艺,守望着中国传统弓箭制作的前世和今生。
军弓,箭靶,战鼓……走进这处山村石头小院,时光恍如回到了一千多年前。“琅琊古军弓据传起源于宋辽时期,发源地就在沂南县铜井镇一带。”于万发告诉记者,历史上有名的宋辽之战,当时的主战场之一就在沂南县(古称阳都),宋军为解决运输困难采用就地制箭,并在铜井、西王、铜山三村设采矿冶炼坊,招募当地农民为军队制作弓箭。当时,包括竹泉村在内周边不少青壮年靠着在兵工厂打制弓箭养家糊口。宋代以后此弓逐渐销声匿迹,清末至民国时期,乡人于迎修擅制此弓,后参与东北抗联。由于此弓耐寒,成为当时抗联的一支利器,曾立下赫赫战功。后有于万发本家四爷爷于林成喜爱此弓,他与妻子离异终身未娶,放牛为生,将军弓的制作工艺传授给了于万发。
“从选材算起,制作一张弓至少有四十多道工序,使用二十余种材料,制作周期长达三个多月。就使用传统“鱼鳔”铺一层皮革一项就需要三到十天。”于万发说,过去当地盛产一种青柳,木材坚韧,用其制作的弓箭爆发力强,这种“柳子箭”声名远播,现在铜井镇仍保留有“柳子箭村”的名称。于万发告诉记者,如今在当地青柳已经绝迹,只能改用护山棘替代,制作工艺也采用传统手法结合部分现代机械设备来完成。现在的“琅琊古军弓”不仅在射击、游艺场上使用,它还是收藏、陈设的艺术品,最贵的一张卖到了六千元。2009年琅琊古军弓被列为临沂市非遗保护项目。记者吕廷川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春暖花开,风和日丽,正是踏春好时节。4月10日,周末,位于沂南县马牧池乡东柳沟村的金叶科技生态园桑葚采摘园内,游人如织,笑声朗朗,城里的市民带着孩子前去尽情体验有机桑葚采摘...
沂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沂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