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凝心聚力促发展——— 第一书记抓实强村富民掠影

临沂日报 2015-10-09 20:44 大字

□本报记者 尹召功

一次次促膝谈心,了解民情民意;一趟趟辛勤奔波,抓项目跑资金;一个个为民举措,惠及沂蒙百姓……

“要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尖刀班\’作用,在密切党同群众血肉联系、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调动和激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在积极性上做出新贡献,在为民务实、扶贫攻坚中取得更大成绩。”7月22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峰海在沂南县调研第一书记工作时强调。

三年来,临沂市选派第一书记带着党组织的重托,带着强村富民的重任,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将心血和汗水洒向沂蒙大地,奏响了农村发展的最强音符。

面对任职村普遍缺少长远发展规划的问题,第一书记结合任职村实际和大多数群众意愿,通过实施村社共建、土地整理、互助资金试点、乡村旅游开发等项目,大力推动农村新型农业快速发展。

临沭县临沭街道西河口村第一书记王立早向记者介绍:“为了拓宽群众的发展思路,我们组织党员群众先后去兰陵、沂水、沂南等县区,参观他们的休闲农业,统一思想后确定了发展家庭农场项目。”

“这个农业休闲旅游项目很符合我们街道农村的发展,经过组织周边社区、村居前来‘取经\’,目前已发展家庭农场3000亩,承包户年增收可达10万余元。”该街道农技站负责人赵鹏程补充说。

第一书记充分利用熟悉惠农强农政策这一优势,采取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大力宣传各级强农惠农富农和扶贫开发政策,有针对性地把政策贯彻到村、落实到户,引导村集体和群众用活政策实现增收。

罗庄区黄山镇菊花屯社区任职第一书记工作组积极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资金700多万元,配套农田基础设施,提升土地价值,建成了万亩红枫、流苏基地,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亩产增收5000元。

针对任职村办公场所、校舍、厂房、机器设备等村集体资产闲置问题,第一书记想方设法盘活资产,进行市场化运作,提高存量资产效益,实现物尽其用、变废为宝、点石成金。

针对“四荒”、“四旁”、边边角角、沟沟坎坎等看似不值钱的资源“荒芜”问题,第一书记们积极探索增收渠道,巧使“妙手”着力发展“边角经济”,让这些“废弃资源”成为增加集体收入的“源头活水”。

据市选派办数据显示:3年多来,第一书记指导任职村发展经济作物11.2万亩、大棚蔬菜1.7万亩,成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429个,发展养殖户1.4万户、个体经营户1.3万户,发展旅游开发等特色产业961项,帮助新上增收项目3910个,累计招商引资32亿元,协调专家提供技术服务8300余场次…… 

新闻推荐

市人大常委会调研全市交通运输工作

本报10月10日讯 (记者王永超)今天,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对全市交通运输工作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先后赴兰山区、蒙阴县和沂南县实地察看了交通运输发展、交通重点项目建设、公交服务体系建设等...

沂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沂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