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垛庄镇:农业综合开发托起农民致富梦

临沂日报 2015-08-11 20:59 大字

“有了塘坝,俺们浇水就不靠天啦!你看俺种的玉米长得多好。这要是以前,俺还真不敢种,恐怕费了功夫花了钱也收不着东西哩!但现在出水口就从地边上,想浇地的时候接上软水管就行,忒方便了。”日前,豆角峪村村民刘乃成指着给水栓高兴地说。

该镇素服以种植蜜桃、苹果、栗子等经济树木而闻名。然而,水源制约了农户的发展,特别是豆角峪村,地势偏僻,24个自然村如同“撒芝麻盐”一般分散在六条山峪之中。当地老百姓有句顺口溜,“六条沟峪,七道梁,舟车不通,无水塘”,“偏、散、旱、穷”是豆角峪村最突出的特点。

蒙阴县农业开发办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根据开发任务,决定在这三个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连片开发项目,紧紧围绕“水”做文章,科学制订了“截住水、存好水、用活水”规划,托起农民增收致富的梦想和希望。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划分为两大片,东片位于红色道路沿线,东邻沂南县,西邻垛庄镇,南邻大山寺村,北邻东孟良崮村。西片位于蒙山山脉,东邻石马庄水库,南邻双石峪村,西邻桃墟镇,北邻崖头挡村(自然村)共涉及豆角峪、古泉、蒙河3个行政村。

为寻找最佳集水源点,农业开发办的工作人员手持镰刀和木棍,徒步翻了一座座山,踏出了一条条上山路。有的同志手磨出了血泡,有的同志鞋子都穿坏了两双,还有一位女同志腿磕在岩石上出血了仍在坚持。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个月的努力,终于在海拔近400米、三个峪交界的地方找到了最佳自流灌水源地。此处上方、左方、右方都有水流自上而下汇集,能最大程度地截留雨水。

自流灌水源地的问题解决了,农业开发办的同志们通过实地勘探,根据地形和农户需要科学规划,选取了建设蓄水池和拦河坝最佳地点,在古泉、蒙河和豆角峪村投资591万元,新建拦河坝8座,新建机电井2眼、配套机组2台套,安装变压器1台套,埋设各类管道16.2公里,新建蓄水池13座,深翻整平土地400亩,新修田间道路9.44公里,修筑梯田埂200公里。

农业开发办不仅做活了豆角峪村的“水”文章,还做活了“惠民生”的文章。在供水项目实施前,“遇山劈路,遇水架桥”,修建了多条生产路和生活路。同时,在路旁安装了62盏太阳能杀虫路灯,架起110米的输电线路。发放科技小册子1000本,培训农民1000人次。一个个利民项目从根本上改善了古泉村、蒙河村和豆角峪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旧貌换了新容,百姓脸上也笑开了颜。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首先,通过拦河坝利用高度差给水,不需要电力、人力,节省了费用;其次,实现了连片项目区给水网络全覆盖,给水栓设在了责任田边,拧开水龙头,就有水出来,为林果、耕地创造了灌溉条件;最后,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平均年净增农业增加值237.4万元,人均纯收益增加623.9元,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俺们哥几个都喜欢下棋,白天忙没有时间,自从村里安了太阳能路灯,晚上铮亮,俺们下棋方便多了。晚上出来遛弯的人都多了,你看那边,俺家那口子在跳广场舞呢。”蒙河村赵德江边下棋边跟记者说。

“宁静的山,纯净的水,翠绿的竹,湛蓝的天,美丽的豆角峪,心灵的净化地。”豆角峪村的周书记说,“到那时我们村山上山下千亩竹林星罗棋布,山顶大片槐树林,槐花开时,十里花香四溢。我们还要通过农业开发项目让全国人民都尝尝豆角峪村山泉水的甘甜呢”。这同时道出了农业开发办同志们的心声。

匡秀福 马洪伟 王群群 

新闻推荐

载入军史的“留田突围”

□本报记者 尹召功通讯员 杜昱葆 袁桂华1941年冬天,日本鬼子调动了5万人马,对沂蒙山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空前残酷的大扫荡。在艰苦卓绝的50天反“扫荡”中,“留田突围”是最惊险的一幕。11...

沂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沂南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