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突破”透明的成长坚冰

山东商报 2020-07-27 10:05 大字

农村孩子走向大城市锻炼自我,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看世界,还需多方加持。让优秀的师资力量深耕人才洼地,丰厚农村教育资源;让先进、前沿的理念和科技渗透到乡村,才能真正让陈旧的思想“走出大山”。

昨日下午,山东省高考成绩公布。

简单的几个数字,决定着人生的不同可能。一张优异的答卷,更像是一个跳板,通过努力跳往高处,成为自己人生的掌门人。

高考虽不为“固定式”,但却是大多数人改变命运的一次重要机遇,尤其是对于大山深处的农村孩子。不但是对教育资源再均衡的考验,也是对陈旧观念的“宣战”。想突破这种习惯的禁锢,光靠激情和热情显然还远远不够。

因此,农村孩子走向大城市锻炼自我,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看世界,还需多方加持。让优秀的师资力量深耕人才洼地,丰厚农村教育资源;让先进、前沿的理念和科技渗透到乡村,才能真正让陈旧的思想“走出大山”。

近日,在央视的采访视频中,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的校长张桂梅在提及学生的高考优异成绩时热泪盈眶——“学生们的前程似锦是用她们的命换来的。”2019年高考,全校118名毕业生,本科上线率82.37%,排名丽江市第一。对此,她说:“不满意,我想让山里的孩子走进最好的学校。”

让女高毕业生带着信仰,走到全国各地,回馈社会,让学生“走出大山”。为此,她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几乎倾尽所有。在张桂梅看来,不逼孩子们一把,她们永远没有机会打破那一层层阻碍她们成长的坚冰。

平等地接受教育、公平地参与竞争、从容地圆梦人生,一份锲而不舍、坚定不移、无私奉献的执着信念,润物无声地滋养着大山女娃,让“女孩子读书,可以改变三代人”的信仰翻越重重大山,照进现实。

最能打动和激励人心的,往往是在“在困难中开花”的无穷之力。而教师的引导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山深处的教育洼地,需要更多这样的人……

2019年底,一个以仓库改造而成的图书馆在临沂河东区前林子村迎来了第一个前来读书的农村孩子。图书馆取名为“绘世”,寓意“绘世界,给孩子”。

今年28岁的李凯旋从农村走向城市再走向世界,2017年,他从美国学成归来。因为在一次返乡时看到村里的孩子在杂乱昏暗的环境中读书学习,于是有了建立公益图书馆的念头,并举全力付出。目的很简单,让没书的农村孩子有书看,让有书的农村孩子热爱读书。李凯旋自掏腰包、阅览书目、招募志愿者、筹备图书馆的改造,通过自己在国外的学习经验和人脉圈,聘请国外老师,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在学习中受益。半年多的时间里,除了在前林子村,长沟社区、郯城李庄、平邑也陆续有了绘世图书馆的身影。

近年来,我国不断关注农村教育,并以多样的政策红利予以加持。让先进、前沿的理念渗透到乡村和大山深处,也呼吁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才加入到乡村教育中来,深入到乡村教育中去。

6月19日,黑龙江省继续统筹实施国家“特岗计划”和省级“特岗计划”,“特岗教师”招聘实行总量控制的原则,全省计划扩充3900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真正的做好2020年全省的农村义务教育。

5月18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在北京通过双师直播课堂,面对贵州4000余名乡村高中生带来“5G乡村教育第一课”,把5G信号覆盖到更多乡村学校,让优质教育资源通过“5G+教育”的创新方式深入到更多乡村课堂。

当然,奋斗不止从来都不是一句纸上谈兵的论断,让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渗透到每一个农村孩子的人生路上,培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生信条,用一份执着与坚持换来美好未来,是增进内在动力的源泉。

此前,一个来自汉阴县蒲溪镇贫困农村家庭的无脚学子,穿着鞋子却没有脚,凭着人们难以想象的毅力,跪行走入高考考场,博取精彩人生。在追光路上,是梦想让他真正地站了起来。还有近期热议的一则励志高考故事,一名在襁褓中就被确诊为脑瘫的19岁少年姚俊鹏,凭借着顽强的斗志,扭着胳膊,用坚定的眼神,书写出“623分”的高考成绩。

大山里的“教育奇迹”,是一种坚持到底的奇迹,更是一种百折不挠的奇迹。祝福每一位高考路上的追光少年,用坚持换来自己的“云开月明”。◎本报评论员孙慧娟

新闻推荐

韩浩月:阅读的意义在于“吸纳智慧”

孙婷婷绘□新时报记者徐敏在中文网络最早的知名写手中,韩浩月是其中之一。多年来,韩浩月一直活跃在文化评论界,出版...

郯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郯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