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教育的守望者 访郯城县马陵山景区清泉小学
□临报融媒记者 金成远
通讯员 侯国际
沿着弯弯曲曲的公路,绕过巍巍马陵山,便来到郯城县马陵山景区清泉小学。地偏路远,这里艰苦的条件曾经吓跑了不少年轻教师,但在这所学校里,依然有人执着地坚守着三尺讲台。“和孩子在一起永远年轻”,抱着这样的信念,他一干就是43年。在初冬的暖阳里,记者见到了即将退休的李广玉老师,近距离聆听山村教育战线上一株“老树”护花的故事。
穿皮叉背学生上学
1976年8月,李广玉高中毕业,成了村里少有的文化人。为了帮家里减轻负担,17岁的他踏上了村小的讲台,成为一名民办老师。
后来随着村小几度撤点合并,他来到与家一河之隔的清泉小学。“那个时候附近没有桥,想要去学校只能绕11里的山路。如果穿河而过,则只需要2里路。”
为了每天能早点到校,李广玉专门买了一条防水皮叉,在天气好的时候,他就穿着皮叉渡河,这时他总会碰到村里一些准备同样渡河的学生。水流虽然平缓,但河底都是乱石和泥沙,为了保证学生们安全过河,每天他都会站在河里一路护送,看到年龄小的孩子,就直接背过去。
从1998年到2003年,李广玉已经记不清背过多少学生。每天主动护送学生上学虽然辛苦,但看着自己背过的学生一路成长,李广玉心里总是特别欣慰。
祖孙三代都是他的学生
刚当老师的时候,李广玉的学生只比他小3岁。除了要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外,每天晚上他还要负责给夜校的学生上课,几年下来,他的学生就遍布了周边的村庄,“李老师”的印记也在他身上越刻越深。
山村小学的条件到底有多艰苦?李广玉告诉记者,2008年清泉小学下设的教学点——朝阳小学招了两名新老师,当时村里还没通水泥路,教学点里更是连水电都没有,新来的年轻老师当晚就哭了。
山村小学的条件虽然艰苦,但李广玉坚守教育的初心却越来越坚定。他在山村小学的讲台上站了43年,在村里经常遇到祖孙三代同时喊他“老师”的有趣场景。
“老树新枝”共同为山村孩子筑梦
2015年,刚刚考上老师的高扬帆被分配到清泉小学。当她坐着出租车在绕过一座座小山包、走过一座座小桥后,终于到达清泉小学。“一片老旧的瓦房,也没有像样的操场,跟自己心目中的学校相差很大。”
尽管心里有落差,高扬帆还是留了下来。她从李广玉这些老教师身上看到了执着和坚守,在一天天的接触中,她也被这种精神深深感动。“我带的第一届学生毕业后,经常回来看我,他们会一直等到我下班,然后把棒棒糖塞到我手里,这个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李广玉老师所说的幸福感是什么味道。”高扬帆说。
2017年,清泉小学终于告别了瓦房,搬到了新校区。而此时学校里的年轻教师越来越多,“学校里老教师占到1/6,剩下的几乎都是85后的年轻人。”李广玉说,以前因为条件艰苦,很多年轻教师不愿意到偏远山村小学任教,所以学校里的教师队伍出现了近20年的断层。
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清泉小学已经成为一所校园环境优美、建筑风格独特、文化底蕴丰厚的现代化学校,面貌一新的学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在这里扎根,为山村小学注入更多活力。
记者手记:坚守山村三尺讲台的李广玉即将退休,而像高扬帆这样的年轻教师则在迅速的成长。老树与新枝,努力为山村孩子们撑起更广阔的天空,在他们的庇护下,这些山间的小花朵必将开放的更加艳丽多彩。
新闻推荐
港上镇村村都有“和事佬”调委会 三支调解队伍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农村大众报郯城讯(通讯员吴迪)为充分发挥信访工作与人民调解在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中的作用,学习“枫桥经验”,港上...
郯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郯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