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郯城:关于移风易俗那些事儿

临沂日报 2017-07-17 10:51 大字

本报记者 周宝云通讯员 禚艳华

不要乐队,一桌招待费用标准控制在100元以内,桌数限制在10桌,不披麻戴孝,不扎纸人纸马,花圈限定10个以内,不使用大棺木……这是今年以来在郯城县乡村殡葬现场常见的景象。相对于以前的大操大办,这个变化,得益于郯城县推行的“农村移风易俗工程”。近年来,该县通过“大力减、努力加、全力推”,倡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破除迷信”,文明节俭渐成风尚。

大力减,红白理事会刹住铺张风

群众生活好了,殡葬大操大办成了普遍现象,很多群众被迫跟风,不堪重负。怎样把殡葬花费减下来?该县把红白事简办纳入村规民约,全县成立了805个村级红白理事会,制定了相关章程和细则。“谁家要有红白事,事主首先要到村红白理事会提出申请,并签订《承诺书》,然后与红白理事会按照《文明节俭操办红白事指导标准》商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办事当天,我们红白理事会的成员就按照标准来具体实施。”归昌乡吴庄村红白理事会会长吴士峰说。红白理事会成员来自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他们按照统一标准、流程和仪式,帮助群众全程操办红白事。这样就避免了相互攀比“烧钱”,减少了铺张浪费,也平衡了公众心理。

管住大办风,还要刹住厚葬陋习。为让移风易俗真正接地气,郯城县探索并推广了两项新模式:一是“告别大厅”模式。告别大厅设有吊唁堂、厨房及餐厅,丧事均在红白理事会主持下按统一标准在院里进行:三天丧改为两天、招待香烟取消、磕头改为鞠躬、来宾一律吃大锅菜等;二是建立公墓模式。在移风易俗工作中,郯城县不断加快城乡公益性公墓、治丧场所等殡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改造,目前,全县已建成13处公墓,32处已经完成规划或在建。

努力加,设孝心基金倡树厚养风

去年中秋节前夕,胜利镇贸易庄村76名70岁以上的老人在村里领到了孝心月饼和110元的“孝心养老金”。在该村,70岁以上老人的子女每年缴纳一定比例的养老资金作为“孝心养老基金”本金,连同社会捐助及村里补贴列为“孝心基金”专款,老人每年可领取1200元左右。在该县,像贸易庄村这样在春节、中秋、重阳节等节日为老人发放孝敬金的村庄越来越多。

“办一场丧事花费好几万元,不如在老人活着的时候每个月给三四百元钱,算算能给多少年。”郯城县委书记刘连栋在全县移风易俗大会上的这句话成了参会的村支书们回村做宣传时不约而同使用的“金句”。在花费上大力做减法的同时,郯城县在孝老敬老上努力做加法,把孝老敬老纳入村规民约,越来越多的村子60岁以上的老人都与子女签订了赡养协议,以家庭子女赡养为主的农村养老孝老工作模式正在逐步推开。为避免移风易俗“一阵风”的现象出现,该县还开展“美德郯城”建设及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创建等评选活动,将移风易俗作为“新农村新生活”培训主要内容,教育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改陋习、树新风,带动百姓日常生活中团结邻里、讲究孝道。

全力推,政府引导倡树文明风

红白事中大操大办等陋习覆盖范围广、治理难度大,如何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郯城县明确政府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的主导“推手”作用。

4月29日,高峰头镇曹东、许圩子两个通过验收的移风易俗工作示范村获得了政府1万元现金奖补,同时,3月份移风易俗暗访先进村也分别获得2000元奖补资金。该县设立全县移风易俗专项奖补资金,主要用于对乡镇、村居的考核奖励。

该县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宣传形式广泛宣传移风易俗的目的意义、经验做法,曝光一批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的负面典型,为开展工作营造浓厚氛围。通过乡镇党员干部包村、村党员干部和红白理事会成员包户的方式,深入开展入户问卷调查和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采用专题专栏、公益短信、倡议书、明白纸、宣传车、彩绘墙等传统方式及举办移风易俗专项文艺演出活动和移风易俗巡回宣讲活动,不断提高移风易俗影响力。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该县将移风易俗纳入对各村科学发展考核,采取专项督查和重点督查两种方式,坚持每月一调度、一暗访,每两月一现场(公墓建设),每季度一电话满意度测评。两次季度电话满意度测评成绩均为后2名的,约谈乡镇党委书记;全年测评成绩靠后的,取消年终精神文明建设评先树优资格。

新闻推荐

扶贫资金到位了吗

近日,郯城县纪委开展“国家扶贫资金分配到位”专项检查活动,重点针对扶贫资金分配中优亲厚友、虚报冒领、贪污挪用、挤占截留等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确保国家扶贫资金分配合理、足额到...

郯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郯城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