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身份化”到“职业化”郯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托起“致富梦”

临沂日报 2017-04-14 10:07 大字
近日,笔者在郯城调研时发现,科技先进的冬暖大棚、设备齐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馨香四溢的果园……农民们不再靠传统方式耕种养殖,现代青年农场主、农村电商创业者等一批有干劲、有知识、有梦想的新型职业农民正在深度改变着农村面貌。

精选培训对象让最需要的农民走进课堂

2012年,“新型职业农民”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并上升为国家战略,郯城名列当年启动的全国100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之一,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被确定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县。“郯城是农业大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必然要求具有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现代农业从业者,培养更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郯城县委书记刘连栋说。

在这一理念指引下,郯城县经多方调研,结合产业实际,精准选择粮食作物、瓜果蔬菜和花卉苗木种植三大产业为培训产业,按照个人申请、基层推荐、部门审批的程序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精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示范户、扶贫村科技带头户为培训对象,定购培训教材和自编地方教材,并依托港上镇草莓协会、种子公司稻麦原种场等建立了17处教学实践基地和12处标准化“农民田间课堂”,涉及粮食作物、瓜果蔬菜、大棚草莓、食用菌种植、绿色观光农业、花卉苗木、农机服务等产业,保证了教学、培训、实践实习的需要。

创新培训模式家门口读“MBA”

教育培训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基础,只有搞好教育培训,才能全面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在正式开始培训工作前,承担培训任务的郯城县农广校花了几个月时间调研农民培训需求,发现超过半数的群众喜欢面对面授课和现场实习,同时在科学生产和现代经营管理方面明显薄弱。于是,“一点两线”的培训模式应需而生,即以产业发展为“立足点”,以生产技能提升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为“两线”。对筛选的学员,分产业、按区域分成7个教学班,每班30—50人不等,教学班大多设在合作社或生产基地。生产技能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与“田间课堂”培训模式相结合的方式,立足产业、农时季节和农民需求实际,注重培训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用性,破解农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和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难题。经营管理培训采取异地准军事化半封闭模式,讲授国家惠农政策、市场营销和风险防控等知识,结合案例分析,组织学员经验交流和实战演练,提升学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强化政策扶持政府背后当“保姆”

“不光扶上马,还要再送一程”。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郯城县政府部门一直充当着“保姆”的角色,强化政策扶持,搞好跟踪服务,积极引导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发展。为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政策扶持,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郯城县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扶持奖励办法》《郯城县粮食、瓜果蔬菜、花卉苗木产业新型职业农民引导扶持政策体系》,规定了“一倾斜四优先”和土地流转、金融信贷、保险等系列优惠政策。从2013年开始,该县财政每年列专项资金50万元,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发展,其中,10万元用于表彰奖励优秀新型职业农民,40万元用于优秀新型职业农民贷款贴息和物化补贴。同时,县政府决定,从2016年开始,全县农民合作社发展资金、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资金、农业规模经营担保基金等涉农资金,在同等条件下重点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干事创业。

通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郯城县共认证新型职业农民669人,其中,新型职业农民领办合作社47家、注册家庭农场68个。同时,有16人参加“全市优秀农业科技示范户”评选,8名优秀新型职业农民参加“沂蒙乡村之星”“齐鲁乡村之星”评选。 刘国伟 

新闻推荐

“全自动菜棚”助农民增收

2016年,郯城县御园家庭农场引进以色列先进的蔬菜大棚全自动种植管理设备,浇水、施肥、温湿度等工作都可自动监测完成。该系统不仅省工、省时、省肥、节水,而且可自动调节菜棚内温湿度。据农场负责人...

郯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郯城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