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为百姓幸福“加码”
□本报记者 周宝云
通讯员 刘明祥 刘国伟
近年来,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郯城县不断拓宽工作思路,转变服务方式,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服务群众文化的道路,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先后被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山东省民间艺术之乡、山东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加强载体建设
让群众有“玩”的场所
初冬季节,行走在郯城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宽广整洁的文化广场,孩子们在这里嬉笑玩闹,大人们跳舞拉家常。“白天看大戏,晚上跳广场舞,老人孩子都开心。”说起文化广场的好处,重坊镇太平社区的刘宗昌老人非常高兴。
为让群众玩有场所,年月,郯城县推行文化广场建设。根据计划,到今年年底,全县个自然村将全部拥有文化广场。为建好文化广场,郯城县规定,文化广场内要有一处百姓大舞台、一套体育健身器材、一套移动音响设备、一支广场舞队伍、一套广播接收播放设备、一名文化带头人。
此外,该县投资万元,在全省率先建成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各乡镇、社区也分别建有基层服务站点;投资万元,在各乡镇、社区文化中心建成公共电子阅览室多处;投资万元,建设了郯马民俗文化馆,再现郯马地区的特色文化和民俗风情;各乡镇根据地方特色分别建有不同类型的主题展馆,“民族乐器之乡”庙山镇创办了民族乐器展览馆,“中国结之乡”红花镇创办了中国结博物馆,“中国银杏之乡”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创办了银杏博物馆,“杞柳之乡”李庄镇创办了杞柳工艺品展览馆,“齐魏马陵之战”发生地马陵山景区兴建了古战场博物馆,曾经的知青聚集点重坊镇兴建了知青博物馆。
优化文化服务途径
让群众有“玩”的方法
眼下,郯城县文广新局主办的至成人免费艺术培训班开始报名。本次培训班招收学员人,培训时间6个月。这样的培训班在郯城县举办过很多次。
为提高群众的文化艺术水平,郯城县文化部门联合社会艺术培训机构,先后免费开设二胡、吉他、舞蹈、广场舞和太极拳等多种培训班,聘请专业教师进行义务授课培训余人次。今年3月日,李庄镇启动了年“文化进万家”优秀节目展演活动,把“一村一年一场戏”、庄户剧团汇演、县乡村三级文艺汇演等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节目送到群众家门口。目前,全县家优秀庄户剧团组织下乡演出多场次,支电影放映队放映农村科教电影多场次,由多名文化志愿者组成的快闪队到田间地头义务演出次。全县个社区的广大居民不出家门天天看大戏,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传承传统民俗文化
让群众有“玩”的内容
为丰富群众娱乐内容,唤醒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记忆,郯城县开展了富有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每年春节期间,除以往写春联、送福字以及传统文化展演外,还新增了民俗大拜年、锣鼓大赛、舞龙舞狮大赛等活动。 邀请郯城琴书、大鼓书艺人,每周六、周日在郯子公园、人民广场等处进行说书表演,让消失多年的传统曲艺表演再现街头巷尾。定期组织举办二胡制作技艺大赛、中国结技艺大赛等竞赛,既宣传展示了项目,又挖掘了人才。
为缓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员少、队伍单一的现状,该县文化部门多次举办各类免费培训活动,尤其是非遗展演、培训活动,积极发掘和培养社会人才,并积极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引导他们参与到传统文化保护工作中来。郯城木板年画新传承人孙宪喜,就是在至年度成人艺术培训篆刻班中被发现的。孙宪喜有一定的美术功底,对刻板兴趣浓厚,于是该县推荐他参加了今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木版年画技艺培训班”。通过在培训班的刻苦学习,孙宪喜掌握了木版年画的刻板、印染技艺,成为为数不多掌握木板年画刻板、印染技艺的人才。在今年9月份的第四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中,他的木板年画作品获得了传统工艺项目比赛优秀奖。
新闻推荐
8月18日,郯城县马头镇幸福新村农民在晾晒“早春玉米”。金秋时节,郯城县今年早春种植的10多万亩玉米丰收上市,平均亩产达750公斤。农民将玉米摊开晾晒,一片片,金灿灿,甚是喜人。(房德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