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郯城:旅游扶贫打开贫困户致富大门

临沂日报 2016-08-24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 周宝云 通讯员 王传海 高元

郯城县旅游资源丰富,是著名的“中国银杏之乡”。如何把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从而帮助贫困农民打开致富大门?郯城县在科学跨越发展过程中,着力打造“孔子师郯地,银杏国树乡”这张靓丽的“生态旅游名片”,将潜在的实力变成蓬勃的发展合力和滚滚财源。

开发一个景区带“火”一片贫困村

近年来,郯城县投资1.2亿元打造中华银杏生态旅游区,并于2014年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旅游区内的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丁沟社区的5个村全部是省定贫困村。2012年,省地矿局选派了4批“第一书记”对丁沟社区贫困村进行对口帮扶。在“第一书记”的努力下,总投资10亿元的鲁地天沐(郯城)温泉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作为郯城县推进全域旅游的示范引领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可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实现消费总额15亿元、税收4000万元,并吸纳包括丁沟社区贫困户在内的2000多人就业。

今年5月,郯城县把县财政投入到温泉项目的1000万元股份配发给从全县56个省定贫困村中倒排出来的500户建档立卡特困户,预计每户每年可分红2000元左右。省地矿局还承诺,每年拿出温泉公司的30万元收益,作为5个“第一书记”帮包村和温泉所在地新一村的集体收入,并且优先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挑选用工,为他们稳定脱贫提供有力保障。

建成一个项目形成一条消费链

郯城县在旅游扶贫中,注重开发特色旅游资源,形成特色旅游产品,构建旅游产业链,以先富带后富,帮助贫困人口脱贫。

6月18日,投资30亿元的郯国古城项目奠基开工。该项目力争打造成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旅游文化示范点、郯城城市会客厅。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可接待游客300万人次,实现旅游产值27亿元、利税2亿多元,带动1万多人就业。6月30日,郯城·艾肯美栗世界和中华徐氏文化园两大旅游项目奠基,为郯城旅游产业发展再添新动力。其中中华徐氏文化园占地180亩,预算总投资3亿元,建成后可以接待全球徐氏后裔来此举办祭祀活动。

随着这些项目陆续建设,郯城将形成“东线马陵山景区、西线沂河景观带、中部古郯文化区”的“一心两线”旅游发展格局。2015年,全县共接待“乡村游”游客10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25亿元。日益壮大的旅游业为郯城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

探索一条路径致富一方群众

郯城县在***工作中,发挥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重点扶持郯城街道三井、陵坡2个国家首批旅游扶贫试点村开展乡村旅游,带动群众就业创业、脱贫致富。该县对旅游扶贫村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人力优势、招商项目等基本信息进行调查摸底,建立旅游扶贫档案,为***提供支撑。大力开展宣传推介和招商活动,引导社会组织、县内外企业结对帮扶扶贫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城市农夫、民俗体验、野营拓展、滨水垂钓等乡村旅游。鼓励引导旅游扶贫村农民以土地、生产工具、管理技术和房屋入股,组建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兴办“马陵人家”农家乐,开办“山水人家”特色旅游商品超市,使旅游扶贫村群众不出村即可实现脱贫。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00多万元,为帮扶村建设停车场、公共厕所、垃圾收集及污水处理设施、游客中心、标识系统等。加强帮扶贫困村人才培训,免费培训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提升服务技能、接待礼仪和业务操作技能。

今年以来,郯城县按照“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深入开展“百村万户民情大走访”和“三问三清”活动,对全县1.26万贫困户2.4万贫困人口进行建档立卡,全面摸清致贫原因、脱贫需求,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帮助贫困户逐步走上发家致富的光明大道。 

新闻推荐

我和国旗合个影

9月29日,郯城县马头镇中心小学学生摆出“67”形图案和国旗合影。当日,马头镇中心小学开展“我和国旗合个影、祝福祖国”主题教育活动,师生们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庆祝共和国67周...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