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郯城县黄村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带来社区新景象

临沂日报 2016-07-15 19:29 大字

□本报记者 周宝云

通讯员 禚艳华 王进业

7月的古郯大地,花团锦簇,绿意盎然。沿沂河滨河路郯城段蜿蜒南行,蓝天白云之下,银杏林海深处,一片村庄忽然映入你的眼帘。宽阔气派的广场、高大现代的社区服务中心、绿树掩映的村庄,俨然一幅世外桃源的美景——— 这就是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黄村社区。

这是一片富庶的地方,2015年黄村社区人均纯收入1.6万余元。走进村史馆,“山东省绿化示范村”“临沂市一村一品十强村”“临沂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先进村庄”“郯城县五个好村党支部”,一块块匾牌无声地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富饶与美丽。

黄村社区总人口8253人,党员129名,社区“两委”干部11人。2016年以来,社区党组织在对党员分类管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品牌创建,一个古老的红色村庄焕发出了蓬勃生机。

分类管理,破解顽疾痼病。全县从严规范党的生活、从严加强党员管理“双严”活动以来,社区党组织与129名党员逐人见面登记,依据不同年龄阶段、身体状况和从业特点划分一般党员、流动党员和夕阳红党员,在社区分别成立夕阳红和流动驿站党支部分类管理。对6名夕阳红党员实行服务式管理,社区党总支委员与其结对联系,上门送学、通报社区工作情况。对42名流动党员实行跟踪式管理,一般党员与其“一对一”结成对子,督促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交纳党费。对81名一般党员实行积分式管理,以每月“党员固定活动日”为抓手,对党员参加“三会一课”、开展志愿服务、遵守村规民约等情况登记计分,党员“在党”意识明显增强。为117个“共产党员户”挂牌,129名党员作出个人承诺360余项,全部在党务公开栏内公示,党员模范意识被彻底激发,先锋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品牌创建,激活一池春水。社区党组织充分挖掘黄村“黄大娘舍小家顾大家”的革命精神,根据社区银杏苗木交易量大的实际,由4名党员组成大喇叭“365”服务队,每天通过大喇叭向村民发布银杏树交易信息,深受群众欢迎,被评为全县“十佳党建服务品牌”。随着大喇叭“365”服务工作的规范开展,带动成立了四点半学堂志愿服务队、村史文化传承队、民俗文化秧歌队、美丽家园服务队、治安巡逻志愿队,在整个社区营造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新风尚。建设了2360平方米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干部集中办公对医保、养老保险、水电费收缴、证件办理等“一站式”服务,并提供农商银行ATM终端服务、邮政包裹、快递代收等服务项目,成为党组织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成为村民漫步锻炼、戏耍玩闹、娱乐健身的好去处。

产业开发,致富一方百姓。立足社区实际,社区党总支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提升党组织为民服务能力。整合1922亩荒滩资源,社区“两委”13次外出学经验、找项目,2015年10月15日,与仁和制药企业成功签约,采取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统一管理、农户种植的模式,建设集药用、休闲观光于一体的GAP银杏叶采摘基地,打造了滨河路沿线3公里的银杏苗圃绿色长廊,每亩实现年增加农民收入4000元、集体收入500元的经济效益,社区年集体经营性收入实现96万元。

乡贤理事会,架起一座连心桥。如何在社区“两委”班子和村民之间,建立起一支专注协调的中坚力量,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黄村社区积极探索,创新成立“乡贤理事会”,架起了村民与社区“两委”的连心桥。黄村乡贤理事会,由现任社区“两委”干部联合党员发起成立,制定理事会章程,选举出理事会会长、副会长,号召有威望、有能力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复退军人、经济文化能人等乡贤参与社区自治、公益事业,通过专人对接联系,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聚智聚力,让乡贤参与新农村建设和治理,使其成为村民自治的有益补充,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新的力量。最大限度赢得乡贤对家乡的真心支持和反哺,推动资金回流、项目回归、信息回传、人才回乡,一个古老的红色村庄焕发出了蓬勃生机。 

新闻推荐

稻田植保用上无人机

7月21日,一架植保无人机在郯城县杨集镇南湖里村稻田上空喷洒药剂。为提升水稻统防统治水平,郯城恒丰农机合作社在当地农商行的扶持下,投资40余万元,购置了5架植保无人机,成立了专业植保服务队,统一配置...

郯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郯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