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郯国因郯子圣贤毕至

鲁南商报 2016-06-20 18:23 大字

从周武王封国,到公元前414年越灭郯,郯国经历600余年,留下无数历史遗存,现如今的郯国故城遗址、郯子庙虽风华不及当年,但确是历史的见证者。走近神秘的古郯国,故城犹存残缺城墙遗址,有关郯子的传说更引发人们的无限遐想。

故城残迹,古韵犹存

郯国故城遗址位于郯城县县城北,故城遗址东靠前、后东庄,西临北马庄。30多年前,郯国故城城迹依然存在,且城墙基绵延10余里,整个轮廓呈现不规则的四边形。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古城墙被逐渐拆除。目前,仅存的几处遗址,依然可见其昔日雄姿。《沂州志》《郯城县志》均有记载:“唐虞时,为徐州之域。《禹贡》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又是也。”故城东3公里处,原来有禹王台遗址,据传,禹治水时曾在此凿山疏水。由此来看,在“三皇五帝”划分天下为九州时,当时徐州乃九州之一,郯地已经成为一方地域的中心。

秦朝初年,在郯置郯县,后期在郯置郯郡。西汉时仍然在郯置郯县,隶属于东海郡,郡治所就在郯城。东汉基本沿袭了旧有的制度,郯县隶属于徐州,徐州刺史部和东海郡治所,均置于郯。三国至隋近400年间,郯国故城一直设在郯县,并多为郡治所。唐朝贞观年间,始改郯县为郯城县,沿袭至今。

1977年12月23日,郯国故城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8日,郯国故城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鹿乳奉亲,郯子亲民励志

“周郯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疾,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乃免。”元代郭居敬辑录《二十四孝》,第6个典故“鹿乳奉亲”,寥寥数笔勾勒出郯子至孝的形象。

典故中讲,春秋时期有位叫郯子的人,极为孝顺。郯子年迈的父母同时染上了一种眼疾,以致双目失明。他奔走各地为双亲求医问药,但两位老人的眼睛却始终不见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郯子得到了名医的一个药方,但需要珍贵的野鹿乳做药引,他决定拼力一试。

郯子披上鹿皮,前往深山里去,伪装在群鹿中间,于是取鹿乳来供养双亲。打猎者看见他,以为是鹿而欲射之。郯子便将实情告诉他,才得幸免。猎人们感佩郯子的孝顺,将他护送出山林,并从自家养的母鹿那里挤奶给郯子。

从那之后,郯子的贤名不胫而走。人们慕名而来,纷纷拜郯子为师,学知识,学做人。

孔子师郯,圣贤毕至

鲁昭公十七年,儒家创始人孔子曾经向郯子求教,所以城里建有“问官祠”,以记述这件事情。以后,孔子来郯城,曾与程子倾盖而语。因此,古郯北,十里铺建有“倾盖亭”。孔子在郯期间,还兴致勃勃地登上故城东南的马陵山,足迹踏遍石楼眺望海景。后人称此石楼曰:望海楼。明,刘翔曾游览到此,赋诗云:“傍海结高楼,乃记圣游迹。扶桑晓日红,琅琊晚峰碧……”

另外,城西北350公里,磨山上建有“曾子祠”。城内还建有“一贯书院”,均证明曾子曾在郯授徒。

说起一贯书院,春秋时期,郯国是鲁国的附庸国,关系密切。孔子的学生曾子,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认为“忠恕”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这也是“一贯”典故的所在。

本报记者 王璐通讯员 刘国伟 

新闻推荐

“黑校车”超载被查获

本报6月23日热线消息6月21日16点50分许,郯城交警大队归昌中队民警巡逻至花园乡前狼湖村路段时,发现一辆白色小轿车形迹可疑,遂示意车辆停车检查。眼前的一幕让民警目瞪口呆:小轿车副驾驶位置挤了3个...

郯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郯城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