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郯城:巧打组合拳 秸秆变“宝贝”

临沂日报 2016-06-15 19:36 大字

□本报记者 周宝云

通讯员 杜娟

三夏时节,郯城麦收接近尾声,全县73万亩小麦已收割67.05万亩。截至目前,已收获的67.05万亩小麦实现了秸秆“零着火点”。秸秆“零”烧不仅仅是群众的环保意识提高了,更是政府服务到家了。

“秸秆曾一度是麦收的老大难,群众不想烧,但不烧又没有更好的处置方法。今年我们下大力气解决秸秆问题,从‘堵\’到‘疏\’,站在群众的角度为秸秆想办法。”6月10日,郯城县副县长谷礼勇到杨集镇检查指导秸秆禁烧、秸秆收储工作时指出。收割、存储到综合利用,郯城利用一系列组合拳让小秸秆从“垃圾”变成了“宝贝”。

麦收是秸秆处理的第一步,怎么收,今年郯城的小麦机收有了新变化。

“政府给安上这个小装置,秸秆就变成肥料了!”6月3日,正在田间麦收作业的泉源乡农机手王现宝高兴地说。王现宝口中的“小装置”是安装在小麦联合收获机侧面的一种秸秆切碎还田机。加装该装置后,切碎机将小麦秸秆切碎,均匀地抛洒在麦地上,对玉米直播也没有丝毫影响。以前也装过这种装置,但没有统一规定,今年这个县下了最严格的规定,凡是在县域内作业的收割机,在适宜区域作业全部要签订秸秆还田责任联保书,执行15厘米以下留茬标准,否则农户可拒绝支付收割费用。

为把好收割的第一关,各个乡镇都有自己的妙招:泉源乡在全乡推广“一台联合收割机+打捆机+一台旋耕机+村干部+包点人员”收割模式,确保“成熟一片,收割一片,粉碎一片,还田一片”;庙山镇按照每2台收割机配1台打捆机,先收割后打捆的方式进行作业;马头镇实行“三机下地,流水作业”的方法,组织收割机、秸秆打捆机、秸秆还田机同时进田作业……在全县各地的机收现场,尽管收割机、打捆机联合作业,部分秸秆还是难免成为“漏网之鱼”,杨集镇引进的秸秆捡拾机发挥了大作用,一套大型秸秆捡拾、打捆机每小时作业面积可达40亩,每亩能捡拾、打捆秸秆200公斤左右,加工成生物质颗粒燃料每吨能卖到600多元。

秸秆打捆之后怎么办,秸秆回收中心成了秸秆综合利用中的关键一环。郯城街道今年新建了梧桐村和三井村两个秸秆回收中心,对捡拾打捆每亩补助20元,秸秆堆肥发酵腐熟处理每亩补助30元。两个中心每天可加工秸秆近千吨,辐射胜利、庙山、泉源等周边乡镇,产品销售至造纸厂和发电厂。杨集镇的秸秆收储中心更是未雨绸缪,提前和山东兰创集团、泉林纸业签订收购合同,极大地消化了当地秸秆资源,为秸秆找到了好归宿。

“现在,秸秆在地里就被收走了,每亩秸秆能卖50块钱左右,关键是省心!”郯城街道小埠社区的吴树真说。吴树真家的秸秆被收走后直接送到了附近梧桐村的秸秆回收中心,从收到送不用他操一点心。郯城县在探索综合处置秸秆工作中,坚持让农民得到最大程度的便利。正如小埠社区的秸秆禁烧义务宣传员徐贞义所说:“现在的秸秆不论是粉碎还田,还是打捆出售,都非常让人省心,而且秸秆还能卖钱。这样一来,谁还会随意焚烧呢!”

除此以外,秸秆的肥料价值也是郯城探索秸秆综合利用的一部分。6月3日,郯城街道邀请中国(哈尔滨)德强生物公司微生物科研攻关人员到官路东村小麦地块进行秸秆还田、微生物残茬降解试验示范。从秸秆种类、重量、颜色、韧性、长度等方面,通过选用不同剂型、不同含量、不同种类的活性生物菌剂,在不同温度和湿度的条件下,探索适宜于该县分解农作物秸秆的生物制剂,推广秸秆综合利用。 

新闻推荐

深入非煤矿山、危化企业、工商贸重点领域企业随机检查曝光“安全生产沂蒙行”正在行动 (一)

□本报记者徐洋王珊珊通讯员刘莉安全生产,沂蒙在行动。为强化安全发展观念,提升全民安全素质,积极发挥政协安全生产民主监督员和主流媒体的监督作用,按照全市“安全生产月”安排,6月23日至24日,市安委...

郯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郯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