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作龙:做古郯大地上的“阿波罗”
□本报记者 周宝云
通讯员 禚艳华
古希腊神话中,“阿波罗”是光明之神,他从不说谎、光明磊落。在郯城,也有这样一位给2万余名白内障患者带来光明的白衣使者。他,就是郯城县新益民眼科医院创始人田作龙。
艰苦求学发誓改变命运
1973年,田作龙出生在郯城县花园乡一个农民家庭,4岁时因脊髓灰质炎右腿落下了终生残疾。治疗过程中的苦痛,让他萌生了最初的梦想:长大了当医生,把腿治好,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舅舅的帮助下,17岁的田作龙踏上了求学之路,先后在河南夏邑卫校、夏邑中医院和夏邑一位老中医的诊所里学习实训。师傅的精心指导,加上自己聪颖好学,田作龙很快就独当一面。
1994年,田作龙回到家乡,借了1500元钱,开了一家眼科诊所。由于自己从小到大经常得到别人的帮助,现在有了一技之长,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回报社会,就给诊所取名“益民诊所”,经常做些为贫困患者免医药费、免费上门服务的公益事,得到了患者的好评,自己的医术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声名渐远。
精益求精打造郯城“阿拉文”
从1995年第一例白内障手术开始,田作龙就感觉到自己知识和技术的欠缺。2001年,他自费到鲁南眼科医院进修,接触到了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等高难度眼科手术。为了掌握手术技巧,他经常去手术室观摩,给医生当助手。就这样边学边做,实习结束时,他已经从乡村医生蜕变成一名专业的眼科医生。
2005年4月,在上海举办的第四届国际眼科会议上,田作龙认识了留学印度的眼科医生郝晓军,听到了阿拉文眼科医院的发展史及阿拉文的创建人Dr.V的创业故事,内心受到很大震动。Dr.V也是一个残疾人,从60岁开始创建阿拉文眼科中心,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一跃成为白内障手术量世界最大、世界闻名的眼科医院。活动结束后,他就找到郝晓军医生,表述了想创建中国模式的阿拉文的梦想,得到了郝医生的赞同与支持。
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2006年,田作龙的郯城县新益民医院门诊楼建成———“扶贫助残、益民利民、永存公益”确立为医院宗旨。受阿拉文模式的启发,医院采取“先做社会效益,再做经济效益”的发展理念,每年的助残日及爱眼日,医院就自筹资金面向社会做贫困白内障复明救助,平时常年设立特困白内障患者救助项目。
2011年7月,在郝晓军医生的帮助下,医院得到香港华侨基金会及原《眼科世界报道》创始人白杰夫的大力支持,成立了筛查队,逐村筛查白内障患者,开启了中国的阿拉文模式。
不忘初心一心回报社会
飞鸟已过,天空无痕。弹指间,20多年从医路匆匆而过。
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壮大,软硬件设施得到充实提升,目前可以开展各种复杂的眼科手术,让眼病患者不出郯城就能够得到高质量的眼科诊疗服务,大大降低了眼病患者的就诊开支,减少了因病致贫的发生几率。2012年,郯城县残联把白内障复明定点新益民眼科医院,2013年职工医疗保险开通,2015年开通了新农合医疗保险。
2015年12月参与了由郯城县统战部、县工商联发起的“同心光明行,千例贫困白内障复明活动”的具体实施工作。
2016年至今,新益民医院多次参与“***进社区,第一书记送光明”活动,开展免费义诊,免费白内障手术,获得了各级领导及患者的广泛赞誉。
“我们与郯城县委统战部联合发起的‘同心光明行,青少年低视力防控\’‘同心光明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控\’项目于今年6月1日启动。从现在起,无论哪里的患者,只要有需求,均可在医院享受免费复明手术。”田作龙说。
医者仁心,从2002年对孤寡老人及残疾人白内障患者救助以来,先后为9000余位患者免费实施了白内障复明手术,医院免费送医送药的病例更是不计其数。田作龙说:“人以做人而立世,企以做事而立足。”在用公益开拓前行、用奉献收获人生甘醇的道路上,田作龙每一天都过得充实快乐,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
新闻推荐
本报6月28日讯(记者张萍)今天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第一副主任杜德昌到罗庄区黄山镇看望慰问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向他们送上亲切问候和崇高敬意,感谢他们为中国革命和全市发展所作的贡献,并...
郯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郯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