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县泉源乡:产业扶贫带动整村脱贫
□本报记者 周宝云
通讯员 戴章超 徐刚
5月的郯城县马陵山,绿意盎然、繁花争艳。山脚下的泉源乡泉东社区东柳沟村王贵林种植的10亩大棚黄瓜,当季收入已超过4万元。他高兴地说:“我今天摘了1000来斤黄瓜,市场价格每斤1块钱左右,一天的纯收入有1000多块钱。政府想着俺,集体帮着俺,俺很快就能甩掉穷帽子。”
王贵林从去年开始以1.5万元一年的价格租用乡里建设的大棚,一年来,大棚种植让他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王贵林的生活变化只是郯城众多贫困户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的一个代表。
在***工作中,郯城县泉源乡因人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深入实施温室大棚产业扶贫,让很多贫困户踏上了致富之路,为郯城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东柳沟村目前建有8个公租大棚,这8个大棚给贫困户带来了四个层次的增收,种植大棚增收、土地入股增收、租金收益二次分配增收和就地务工增收。由于公租大棚政策带动效应明显,东柳沟村委决定今年继续扩大公租大棚的建设力度。
加大建设力度,破解资金瓶颈,信贷扶持少不了。郯城农商银行专门推出面向贫困农户的扶贫小额信贷“富民贷”,面向贫困村扶贫项目的“强农贷”。由农户或联保户提出贷款申请,贫困村审核列出贷款清单,经乡镇审核同意,报县扶贫办审核,提交到县农商银行,农商行对符合条件的贷款户入户核实,办理贷款发放。
东柳沟村党支部书记杨楠说:“有了农商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我们村下一步将继续扩建100亩至200亩的公租大棚,将这批大棚全部承包给我们村的剩余劳动力,让他们早日脱贫致富。”
泉源乡去年建设冬暖式温室大棚123个,利用上级扶贫资金1056万元,实现年收益1476万元,53户贫困户参与经营,吸收200余名贫困户在大棚内务工。全部大棚年租金收益70%分配到1648户,20%作为集体公益事业,10%作为基地大棚维护维修基金。
大棚经济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科技服务不能少。县科技、农业部门推动科技***,组织县、乡两级技术人员从整地建棚到苗木定植、整枝上架、授粉点花、果实采收,实行手把手、面对面全程技术指导。结合“科技之冬”“新型农民培训”等活动,举办设施农业、特色种植、沼气生产技术及农技人员技能等各类培训,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同时,还通过打造蔬菜保护基地、组建蔬菜种植合作社、健全蔬菜生产服务体系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加快大棚经济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步伐。“下一步,我们乡将主抓产业扶贫工程,结合泉源土地资源丰富的实际,继续加大温室蔬菜大棚扩建力度,争取全乡2016年发展扩建温室大棚500个,带动1000多户群众参与种植经营,让大棚经济真正成为贫困户增收致富的主渠道。”泉源乡党委挂职副书记王超峰信心满满地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 张萍 通讯员 戴章超 宋荣荣 孙烨)近日,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张广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林国华,分别到莒南县、郯城县讲“两学一做”专题党课。张广敬结合当前实际,为莒南县板泉镇渊子...
郯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郯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