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郯城:群众点赞“城乡环卫一体化”

临沂日报 2016-01-01 20:18 大字

□本报记者 周宝云 通讯员 王传海 刘国伟

在郯城广大农村,提起城乡环卫一体化,群众都会个个竖起大拇指,因为他们亲身体会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给他们带来的实惠:乡村干净整齐,红花绿树点缀,农村有了“城市样”,这怎能不让人拍手称道。

自2012年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以来,郯城将这一工程与打造“美丽乡村”和“乡村文明行动”有机结合,以造福群众、提升群众满意度为落脚点,全面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开展。目前,经过县、镇、村三级共同努力,“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正常运转,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现了常态化、规范化运行,成为最受群众欢迎、群众参与度最高的一项惠民工程。

2015年12月8日,记者来到郯城街道鸭子汪村,看到整齐干净的街道、摆放整齐的垃圾桶、宽敞精致的文化广场,村民们行走在这样的街道上心里格外舒畅。据村民介绍,原先村里泥泞不堪,环境脏乱差,这几年经过镇村集中整治,环境变了一个大模样。“通过环境治理我们村确实变化比较大,原先村民垃圾都没地方放,现在垃圾池、垃圾桶就在路边,倒垃圾非常方便,我感觉非常满意。”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说出一连串的好来。

在归昌乡吴官庄村,保洁员徐大爷清运完了最后一车垃圾,村里的大街小巷、房前屋后看不到一点垃圾的踪影。“今年俺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看这街上拾掇得多干净,我干保洁员最有体会,刚开始打扫的时候到处都是垃圾,一小段路就能装满一车,现在转遍整个村子也清理不出来一车垃圾,家家户户都自觉放在垃圾桶里了。”城乡环卫工作,不仅带来的是干净的环境,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农村人的生活习惯。为保障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的效果,归昌乡实行了保洁员镇补贴村保障工资机制和建垃圾池补贴制度,建设了垃圾清运平台,建设完成中转站1处,各村按标准配齐配全垃圾桶,彻底解决了“垃圾没有地方倒的问题”。“窥一斑而知全豹”,全县的城乡环卫设施建设也是大手笔:配备大型密闭式垃圾压缩车43辆、垃圾清运三轮车481辆、20立方垃圾中转站5个、8立方垃圾中转站14个、240L全封闭式塑料垃圾桶1.8万余个、家用小塑料桶21万个、镇村保洁员1968人,设置收集点5.6万个,城区主干道、公共广场等区域机械化保洁率达到80%以上。2015年6月份,该县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动工建设,一期总投资2.9亿元,按国内同行业最高水平建设,建成后日处理垃圾400吨。

环卫设施建设的背后,是财政“真金白银”的投入,县政府把环卫一体化工作经费纳入县级年度财政预算,每年列支6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设施建设和工作开展。建立起县财政专项补助、乡镇街区财政专项保障、村集体量力出资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对生活垃圾按每吨50元的标准给予奖补,每年拿出2000多万元资金对各乡镇环卫一体化工作进行补助,为环卫一体化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为保障工作扎实推进,郯城县对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坚持一月一督查、一月一暗访,一月一通报,同时对各镇垃圾转运量实行每月排名,累计召开大型现场观摩会10余次,开展现场督导100余次,下达整改督导单1100余份,形成了抓好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浓厚氛围。同时,将环卫一体化工作情况纳入乡镇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切实调动了各级抓环卫保洁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新闻推荐

郯城严格防控大气污染

本报讯 (记者 志华 张萍实习生 费梦炎 通讯员 章超向永)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郯城县加强工地扬尘治理,严格控制餐饮油烟,切实防范道路扬尘,严控垃圾随意焚烧。郯城县在工地严格落实“6个100%和...

郯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郯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