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老高和他的二胡人生

鲁南商报 2015-08-25 18:47 大字

在郯城县县城北20公里左右,有一个名叫“岳庄”的村子。村子里107户人家,绝大多数人家都从事二胡、京胡等民俗乐器的制作,该村所在的庙山镇也有着“江北民俗乐器第一镇”的美誉。老高,就是村里从事二胡手工制作的老匠人之一。

老高名叫高振保,今年66岁,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从16岁开始学习做二胡,至今从事二胡手工制作已有50年。

其实,早在明末清初年间,乐泉村(原岳庄村)村民就已开始手工制作二胡、京胡、板胡等民俗乐器。老高的手艺也是从父亲那里习得。上世纪20年代,父亲只身一人到南方逃荒,发现了二胡生意可以养家糊口后开始学习制作二胡,随后传给了老高。

在老高家里,屋角、墙上、破旧的沙发上、色迹斑驳的条几上下,全都摆挂着各种成品、半成品的二胡及各种各样的制作工具。二胡制作,伴随着老高50年,慕名而来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16岁时,制作二胡手是养家糊口的本事,现如今老高的制作手艺精益求精,二胡制作早就成了老高生活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天早晨醒来,老高总是最先打量自己的小作坊,一天的生活也总是从打磨二胡的某个部件开始。

老高常说,从外表看,二胡结构简单,然而制作的难度却很大。从一节檀木开始,需要切割、打磨、凿、雕、刻等200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决定着乐器的质量。

为了确保二胡的质量,老高总是习惯所有工序亲手打造,无论是挑选上等的紫檀木,还是打磨,老高总抿着嘴一言不发,专注于制作二胡连着四五个小时不说话,对老高来说是常有的事儿。

时光流逝,50年后的今天,老高已经舍不得自己亲手打造二胡制作的重要环节,他说担心调不好音。老高有四个儿子,都是二胡制作做的能手,就连两岁的重孙也总围着二胡制作工具摸摸这里,捏捏那里。

没事的时候,老高会拿起二胡坐在胡同口拉上两曲。他说,二胡是自己的朋友,二胡制作就是他的人生。

文/片 本报记者 徐文敏 褚菲菲通讯员 阚永锋 

新闻推荐

已向上级部门汇报

9月11日,记者联系到了港上镇卫生院负责人朱先生。朱先生表示目前卫生院的资金比较困难,“我们对张华珍的遭遇非常同情,甚至还考虑组织过员工捐款。”朱先生说,他已将此事汇报给了郯城县卫计局,建议记...

郯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郯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