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情系公路无怨无悔——— 郯城县交通运输局李开学二三事

临沂日报 2015-06-02 21:21 大字

28年披星戴月,他的足迹踏遍了郯城的每一寸公路、每一座桥梁;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到年近半百,他一如往常,日夜奋战在交通工程的第一线——— 他就是李开学,出生在郯城县红花镇山外岩村的一个普通农家子弟。自1987年毕业分配到郯城县交通运输局工作以来,李开学参与设计了全县近500公里的县乡公路及近百座桥梁。自2000年以来,他每年都被评为局“先进标兵”,并多次被评为市交通系统先进工作者。

李开学至今记得参加工作的第一天,他满怀喜悦和兴奋,背着行李,来到泉源乡姜桥工地。当时没有施工机械、没有测量工具,所有工作靠人力完成。他跟着老职工搬石头、抬水泥,一步一步地用脚丈量,每一段路都要走上十几个来回。

工程结束后,李开学又毅然和公路科的同事踏上了司家路改造工程的工地。指挥部设在司家乡山里赵村山坡上,道路狭窄,交通闭塞。他和当地民工闲聊时得知,司家乡有一个村很穷,村里好多人一辈子没出过山,更没到过城里。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路,外面的商品进不去,村里的农产品出不来。晚上,李开学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彻夜难眠。第二天,他扛着仪器、拿着花杆,到山坡上选点、山路上放线、山沟边砸桩,跑在最前面。李开学知道,他的肩上压了一副担子,一股使命感、责任感油然而生,从那时起,他就立志要为家乡的公路工程建设奉献一生。

1992年重坊沂河大桥工程建设,让李开学终生难忘。那年冬天,寒流不断袭来,河上早早结了青色的冰凌。支撑大桥的88尊桥墩从12月开始浇筑,到次年1月,工地上滴水成冰。如果新浇筑的桥墩受了冻,整个工程就会毁于一旦。为克服这一难题,李开学提出用棉被包裹桥墩、中间再插上电炉子的防冻方法。在大家的精心护理下,桥墩安然无恙,毫无冻伤。在施工中,李开学还提出使用冲击钻打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成本。经上级质监部门检验,大桥工程质量达到优良标准,被誉为临沂市公路桥梁史上的一个奇迹。

张梅 孙合文 

新闻推荐

图兰山区银雀山街道东苗庄社区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

图①:6月2日,兰山区银雀山街道东苗庄社区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正在捐款,共筹资19100元。近日,该街道发动辖区内各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得到了广大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的积极响应...

郯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郯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