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大户王洪涛让黑土“生金”别人种地,不赚钱,为啥老王却能赚个盆满钵满?
6月的郯城大地,麦浪翻滚,“三夏”生产的鼓点早已敲响。鼓点里,像王洪涛一样的农民在郯城有几十万,他们在“鲁南粮仓”耕耘收获。
农民王洪涛2013年前干着月赚万元的柳编贩卖生意,在别人的眼里是个“生意精”。就是这样一个生意人,放着轻松年赚10多万的生意不干,却种起了地,图的啥?
“以前农民种地都要缴‘公粮\’,现在不但不用缴‘公粮\’了,还有各种惠农政策,种地还能没有钱赚?”王洪涛道出了种地的初衷。
2013年,老王在离家20里地的泉源乡北夹埠村一下子承包了800多亩地,不但承包的地多,出的承包价也高。走进老王的承包地,东有大沟,西有河渠,南北高中间低,典型的涝洼地。
“这涝洼地,干似狼牙软似胶,不干不软甩不掉,种个庄稼,不是旱了就是涝了,想多打点粮食都难”,北夹埠村70岁的陈士焕说起种地,直摇头。“现在年龄大了,干不动了,我的6亩地,前些年,租给别人种,一年只给1000元的承包费,就是这1000元钱,还是看在乡里乡亲的面子上。”
别人承包这片涝洼地,一年一亩只出150多块钱,王洪涛出价1000元一年一亩,并且一租就是15年,签订承包合同,承包费一年一清。
陈士焕将自己的6亩地全租给了老王,得到6000元承包费的他,喜出望外,拿出1000多元钱给孙子买了辆变速自行车,爷孙俩高兴得合不拢嘴。
老王出这么高的价,承包别人眼里的低产田,是不是有些傻?
“我请县里农技专家验看过,这涝洼地,土质黑,淤积层厚,土地肥沃,只要管理得法,高产稳产是板上钉钉。”王洪涛指着黑土块信心满满地说。
2014年,老王种了825亩玉米,总产90多万斤,一斤价格在1.13元左右,当季卖了100万元,到现在,粮仓里还有5万斤,说是给附近的养猪户留的。
别人种地,不赚钱,为啥老王却能赚个盆满钵满?
“由于我种的地比较多,县里的新品种我先种,县农技站派技术员跟踪观察指导,提前测土配方施肥,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王洪涛说。
“粮食直补及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种粮大户补贴,有这么好的国家政策,只要你不怕累,多种地,就一定能赚到钱。”郯城县农技站负责人王晓弟介绍说。
谈及如何种这么多地,王洪涛头头是道:“这么多的地,我就聘请了9个人,采用机械化运作,完全可以实现对所有土地的管理。”
王洪涛所言不虚,县农机局指派的农机合作社给他提供“一条龙”式的耕作。费用老王承担其中的60%,其余的部分,有专项补贴资金,这给老王省了一大笔购买农机的钱。机械化运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去年收玉米,800多亩地,仅仅用了10天时间就完成了玉米的收割以及小麦的播种。
老王用省下购买农机的钱,开沟挖渠,整修田间道路,开建晾晒场,上烘干机……
如今,放眼望去,麦穗俯首,一地金黄。
“又是一个丰收年,再有几天,就开镰收割。”老王望着金黄的麦浪情难自禁:“我要让黑土‘生金\’!”
戴章超
新闻推荐
本报6月24日讯 (记者 张萍)今天,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李显升带领立法调研组来临沂市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进行立法调研。在上午举行的座谈会上,市人大、市...
郯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郯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