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破旧俗,两千散坟搬进公墓

鲁南商报 2015-04-07 19:02 大字

本报4月6日讯 (记者周广聪 通讯员 张乐民)

今年的清明节,对于郯城县郯城街道前八庙村的村民而言不同于往年,这是他们第一次集中到新建成的公墓扫墓。农村有“穷不改门,富不迁坟”的说法,然而,前八庙村不仅将原本散落在当地一景区的坟墓搬进新公墓,还破除了丧事大操大办等旧习俗。

在郯城县马陵山上,一处30亩大的院落,显得格外肃静,走进跟前,金色的“前八庙村公墓”几个大字映入眼帘,一排排整齐划一,水泥修葺四方形坟墓,取代了过去的土坟,墓前的石碑雕刻着逝者的名字。

但在去年以前,这个村的坟墓却不是这个样子,2000多个坟头零星散落在省4A级森林公园——— 神舟古栗园里,常常让游客不寒而栗。“散乱的坟头和风景优美的景区很不协调。”前八庙村村支书王法秀说。

当时,郯城街道有关部门让村干部动员村民搬迁坟墓,王法秀不仅答应了,还将迁坟的范围扩大到全村所有坟头。“一个是迁,2000个也是迁,干脆来个彻底的,建设村级公墓,废除棺木土葬,旧坟一律迁入!”

为避免迁坟装棺再起坟头,村里投资30万元,在马陵山上选了30亩荒山建起了标准统一的墓穴,统一尺寸大小,统一石碑高度。

去年3月,公墓一期顺利建成,设计容量300多个,集办丧、祭祀等一体的“前八庙村公墓”投入使用。建起公墓后,丧事引起的纠纷也少了。“以前坟地多选在别人的耕地里,上坟踩踏引发的矛盾,抢占风水的争执每年都有。自打公墓使用后,这样的纠纷再也没发生过,过去群众有攀比心理,坟墓越筑越大,浪费很多土地。”据村主任王利介绍,现在全村墓地全部统一标准。全村2000多个坟墓全部搬迁后,可节约耕地380余亩。 

新闻推荐

25年,给25万学子点燃希望

本报4月28日讯 (记者刘遥)今年是希望工程在临沂开展的第25年。在28日召开的临沂市希望工程实施25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记者获悉,25年来,希望工程累计收到社会捐款6200余万元,帮助25万余名贫困学子继续学...

郯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郯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