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蔬菜基地,带起富民产业
农村大众报郯城讯(记者张超通讯员禚艳华)“现在是最后一批西葫芦了,等4月份罢了秧,就能再种一季丝瓜,我这个大棚一年纯收入10万元没问题。这可多亏了‘第一书记\’给我们争取来的建设项目。”看着满棚的“葫芦娃”,郯城县港上镇珩头东村村民王传江笑得合不拢嘴。
2014年5月8日,是郯城县卫计局驻港上镇珩头社区“第一书记”高建军、张朋永入村的日子。到任之初,两位“第一书记”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对社区情况来一次全方位的“探底”。
珩头社区由原珩头东村、珩头中村和珩头西村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群众主要种植银杏苗木、大棚草莓及蔬菜。近年来,由于银杏苗木行情下滑,很多村民开始转向种植反季节蔬菜。“基本上处于小而散的自发种植模式,大棚简陋、菜品种植盲目跟风。不但生产成本高、效率低,而且销售上也被动。”珩头社区支部书记岳喜坤说。
“第一书记”认为,以大棚蔬菜为着力点发展现代农业是提高珩头社区集体收入、群众收入的捷径和根本。“单打独斗肯定不行,必须抱团闯市场。”高建军说。“第一书记”引导群众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共整合本村和邻村土地2000多亩,帮助种植户注册成立了郯城县百发蔬菜种植合作社,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为社员统一提供种植、管理、销售、运输等服务。
“第一书记”在带领群众建设蔬菜基地的过程中,棚体全部安装了卷帘机,配套了微滴灌等生产设施,基本实现了半机械化管理。
“以前我的老式大棚,又矮又小,保温抗灾效果差,产量也低,规划了蔬菜基地后,‘第一书记\’专门从寿光给我们请来了技术员负责建温室大棚,一个棚就8亩地,3米高,全部钢结构,大投入高产出。”种植户王传振看着自家绝对“高大上”的“西葫芦生产车间”很是自豪。
据了解,百发蔬菜种植合作社的温室大棚建成后,由种植户自愿承包,合作社统一为种植户提供种子、化肥、农药、技术指导及产品销售等服务。前不久,“第一书记”又争取来20万元的财政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重点用于支持合作社的技术培训及市场开拓。
为解决蔬菜种植基地路、水、电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配套的问题,“第一书记”积极到县财政局争取“一事一议”项目扶持资金90万元,完成了基地道路硬化、排水渠修建及电网改造工程。还争取财政抗旱资金6万余元,购置农业灌溉设备10余台套。目前,合作社已销售西葫芦、丝瓜等蔬菜8000多万公斤,实现利润1000多万元,集体年可增收近30万元。
新闻推荐
▼每天下午,兰兆法都站在门前聆听学校里播放的《国歌》。◥兰兆法来到“解放马头抗战遗址”,回忆当年抗战岁月。兰兆法展示获得的三枚勋章。七一前夕,兰兆法向马头镇东胜街党支...
郯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郯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