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年700亿斤粮食“凭空蒸发”警惕 餐桌外的浪费

济南日报 2014-10-20 17:14 大字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家粮食局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生产的粮食中有35%被浪费,其中餐桌外的浪费就高达700亿斤。

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吴子丹日前表示,我国在粮食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等环节存在大量浪费现象,每年仅在粮食储存、运输和加工环节造成的损失浪费就高达700亿斤。消费环节的损失浪费更是触目惊心,据有关专家估算,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食物约合2000亿元,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解决粮食浪费问题,是中国未来粮食安全的一大挑战。”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中国·朝鲜·蒙古代表伯希·米西卡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粮农组织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仍有8亿多人在忍受饥饿和营养不良,而全球范围内,所有食物在人们消费之前,就有多达三分之一遭到损失或浪费。每年约有500万五岁以下儿童死于和营养不良相关的疾病。

专家指出,今后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推进粮食储存、运输、加工和消费等各环节的减损和节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户科学储粮,引导加工企业转型升级和适度加工;大力倡导简朴务实的餐饮消费观,培养平衡膳食的饮食习惯,从娃娃抓起、从每个家庭做起。火烧 霉变 遗漏 抛撒——粮食收储等环节损耗惊人

收割机漏不捡、存储火烧霉变、流通搬运抛撒、加工过度抛光……仅产后环节,我国一年损耗的粮食就超过700亿斤,接近我国粮食总产量的6%,相当于产粮大省吉林省一年的粮食产量。粮食产后损耗已成为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收割机械收割遗漏多 拾穗不如去打工

机械化收割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粮食遗漏数量。黑龙江省一些农民介绍,以前人工收玉米时都是先把玉米秸秆割倒,然后再把玉米棒逐一掰下来,拉运到家里后再脱粒。这个期间的工作大部分都靠人力,干活仔细,收的过程中损失很少。

但机械化收割后有了变化。黑龙江省勃利县勃利镇星华村农民齐云朋说,有时候玉米水分少,玉米粒比较干、脆,收割玉米棒时就容易掉下玉米粒子。赶上玉米倒伏,还会落下一些玉米棒子,每年这样的损失都不少。

水稻收割也同样如此。黑龙江省海伦市伦河镇西伦村的甄士玖是当地的水稻种植大户,他说,在机械收割水稻过程中,经常会有稻粒顺着稻草被抛撒出来,这种损耗很难算,但肯定不少。

如今生产机会成本的增加,使很多农民不再愿意去理会这些零碎的粮食。一些农民告诉记者,搭上一天工夫,在地里找那么一点稻谷或玉米棒子,不如出去打一天工,更多的钱都挣回来了。存储农户储存鼠吃霉变 国营粮库火烧连年

记者在吉林省的四平市、长春市部分地区的农村采访时发现,不少农民家里储粮还是采用直接堆放在地上的方式。殊不知这样的储粮方式造成浪费不说,还极易导致霉变。吉林伊通县黄岭子镇莽丈村农民陈凤东说:“对于粮食保管,我们也很头疼,老鼠吃、地返潮,再小心都有损失。”

吉林省粮食局局长韩福春说,在吉林粮食主产县市,80%-90%的农户都是采取“地趴”式储粮,因设施简陋,技术水平低,粗放经营,粮食损耗率高达11.77%。

记者在广东、山东等地采访了解到,当前农户储粮中都存在着与吉林类似的情况。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农户家庭储粮装具普遍简陋等原因,农户储粮损失率约为8%,每年仅这一环节的粮食损失就达400亿斤。

在粮食仓储环节的损耗,除了农民储粮,“国有粮库”因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损耗也不可忽视。2013年,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粮库起火,仅过火粮食就高达4万多吨。今年10月,存有42000多吨玉米的中储粮黑龙江海林的仓库再次发生火灾,大火持续50多个小时。运输 难以统计的粮食损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部分粮食收储企业由于存储设施简陋,运输方式落后,不仅增加了存粮风险,还制约了粮食的中转调运,增加了粮食在流通中的损耗。

在吉林一些地区,多数粮食仍是包粮运输。业内人士介绍,包粮运输出于成本考虑,都不会用什么好袋子,在搬倒、运输过程中难免会破漏,这个算不了,只能是漏多少损失多少了。记者在从吉林长春市前往四平市的途中,看到一辆运输粮食的汽车尾端不断有玉米粒撒落出来,甚至像水流一样一直不断。

目前东北不少粮食运往南方都要经过多道转运:粮贩子从农民手中收粮后,集中运输卖给当地粮库;到了粮库以后,如果走铁路,需要先用汽车运到火车站,运到销区后再倒汽车,才能到市场批发商或者加工商的手里。东莞市南方粮油有限公司经理蔡焕元说,从东北到东莞,走铁路最少三四次搬倒,每搬倒一次就多一部分损耗。但具体损耗了多少,每一家每一次都不一样,不好统计。加工 过度加工变相造成浪费

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购买大米时,不仅要求口味,还要求卖相。长期研究粮食安全问题的华南师范大学三农研究所所长胡靖说,以前大米加工去壳后简单清理就行了,但现在消费者要求“光鲜”,大多数大米都会被进行抛光,甚至多次抛光。

“大米被抛光加工后,看起来的确是晶莹剔透,卖相良好,但事实上,抛光一次,大米就减少一层,降低了出米率。也就是同样数量的稻谷,抛光越多,产出的大米成品就越少。这事实上是过度加工,变相浪费了粮食。”胡靖说。

北大荒米业集团御绿制米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李桂英告诉记者,粮食过度加工,不仅降低营养,而且会增加生产成本,从粮食安全和消费者营养的角度来说,得不偿失。

延伸阅读

存粮节约的“小账本”

粮食从收获,到仓储、加工、流通,如果能够尽可能减少损耗和浪费,节约意义和经济效益都是巨大的,我们不妨以广西储粮环节为例算算账。

账目一:近年来广西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40亿公斤左右,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广西人均耕地仅为全国平均数的70%,进一步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的空间有限,随着城镇化进一步发展,节约粮食、确保粮食安全显得格外重要。

备注:广西地处南方高温高湿地区,过去由于投入不足等问题,各地农民的储粮设施比较简陋,粮食在储存过程中浪费十分严重。“过去农民都把粮食存储在麻袋、编织袋或者大缸里,往往因为老鼠偷食或者漏雨发霉等原因造成粮食损耗。”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局局长黄显阳说。

账目二:据广西粮食部门统计测算,广西农户粮食产后因储存不当损失率为9.7%左右,按广西粮食年总产量140亿公斤计算,年损失粮食达13.58亿公斤。若按年亩产800公斤计算,相当于年损失170万亩的粮食产量;按每公斤粮食3元计算,每年损失达40.5亿元,这一数据十分惊人。

备注:一些基层粮库陈旧老化、设施落后、仓房长期“超龄服役”,不少粮库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影响粮食存储安全,加快粮食仓储设施建设迫在眉睫。

账目三:记者在兴业县了解到,当地有14个粮库,其中10多个粮所位于偏远的乡镇,粮库陈旧,一旦管理不慎粮食存储就可能出现问题。

备注:“每到一个粮库都要进行温度、霉变、虫害等指标检查,工作量大。”兴业县粮食储备管理公司经理王永广说,“粮库职工看到地上掉有粮粒,随手捡起后放入仓库,这已成为一种习惯。因为每一粒粮食都不应被浪费。”

今年73岁的王加荣是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马头镇房一村农民,过够了苦日子的她,从小就养成捡拾散落在田间粮食的好习惯。

1971年,农村闹饥荒,她和家人吃遍了能吃的树叶、野菜,营养不良的她生下的孩子只有4.6斤……

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让农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家家粮食满仓,顿顿大米白面,田间地头散落的粮食唤醒了古稀之年王加荣的童年习惯。

每年“三秋三夏”,她不顾子孙的反对都要到田间捡拾掉在地里的小麦、水稻、花生等粮食。她说:“现在机器收割粮食掉的多,一个麦季俺就拾(麦穗)100多斤。今年稻季,俺拾回的稻米全家人半个月都吃不完。一粒粮食从种到收,农民不知要流多少汗,白白地撂在地里太可惜……” (本组稿件均据新华社电)

左图:10月19日,王加荣老人背着捡拾的稻穗回家。右图:10月19日,王加荣老人将拾回来的稻穗脱粒晾晒。(新华社发)

新闻推荐

老太卖鸡被骗 民警出手相助

8月下旬的一天,郯城县公安局泉源派出所驻地泉源乡逢集,民警带着几名协勤队员在集市上巡逻,发现一辆破旧的脚蹬三轮车旁有一位灰白头发的老大娘,坐在地上埋头啜泣。民警赶紧...

郯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郯城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