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老田的四个梦想
如今,龙泉村内一派和谐景象。
初秋的吴王崮风景旖旎,明媚的阳光洒落在青石板上,山楂树连片成林,一树繁果、一池碧水,与吴王崮遥相辉映……一幅美丽乡村的新图景正在平邑县铜石镇龙泉村慢慢绘就。当下,在村党支部书记田柱德的带领下,龙泉村正步履坚定地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
说起田柱德,村里人都亲切地称呼他“老田”。1995年,在被选举为龙泉村党支部书记的当天,他在党员大会上哽咽着说:“我一直以来有四个梦想,那就是让咱村用水自由、道路顺通、村民致富、村庄富裕。”当村党支部书记的25年间,老田带领着龙泉村党支部,凭借“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努力改变着“耕地少、吃水难、路不通”的旧貌,将梦想一一照进现实。
村民实现“用水自由”
龙泉村依山而建,自建村以来,吃水难问题就一直困扰着该村百姓。早年,龙泉村为了满足群众的吃水需求,采取了用水泵扬水、人工挖井等办法,但远远不能完全满足村民的需求。尤其是当村支书老田看到村内70多岁的老人,每天挑着水桶在山路上步履蹒跚时,心里更是暗自发誓,一定要尽快解决用水难的问题。
1996年,老田听说县里来了德国水利专家,他便四处奔走,处处争取,凭借着坚定不移的态度,最终打动了德国专家,将龙泉村作为饮水试点。后来,这一水利工程顺利实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改善了村民的吃水难问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吃水要安全、农业要灌溉,成为新农村发展的又一矛盾。老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他的积极争取下,县、镇两级水利投入帮扶资金15万余元。如今,全村不仅通上了自来水,农水也通到了田间地头。挑了一辈子水的龙泉村村民惊喜地发现,自家院子里、自家田地里竟然也能汩汩淌出自来水和灌溉水了。
山村通起了致富路
道路坑坑洼洼、颠簸不已,下雨一身泥,晴天一身土,是2015年以前龙泉村村民最真实的出行写照。时令农产品出不去,新农机设备进不来,路也成了龙泉村致富的“拦路虎”,修建一条像样的生产道路刻不容缓。眼看修路的事迫在眉睫,但修路款却没有着落,这可急坏了老田。怎么办?老田急了眼:“就算我少吃几年、几十年的白米精面,也得把这条路修起来!”老田坚定的神情和话语,感染了全村的父老乡亲,龙泉村的“南泥湾计划”也揭开了帷幕。
党员干部带头捐款,村民积极参与,你一百、我一千,硬是捐出了20多万元的修路款,并拉起了一支由党员群众组成的30多人的义务工程队。由于龙泉村地处半山腰,运输车、工程车上不去,修路过程十分艰难,水泥、石子只能靠肩挑人扛,工程施工全靠一锄头、一榔头地刨。尽管如此,老田带领的龙泉村百姓坚定如初,历经三年的艰苦奋斗,一条全长5000多米的盘山水泥生产路顺利竣工,村里男女老少无不雀跃欢喜,犹如过年一般。
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时光再回到1992年,时任村主任的老田在参观费县山楂种植园时,偶然了解到村里的土地类型十分适合山楂等果树种植,但作为经济作物的山楂,5年才能见效的周期却遭遇了种植普及难。老田没有泄气,在村“两委”的支持下,他在村内开始寻找示范种植户,并给予苗木购置补贴,这一做法直接扭转了村民对种植山楂的态度。经过实践,村民惊喜地发现,龙泉村的土壤十分适合山楂生长,山楂的口感、品质也在全市范围内属于一流,价格在全市范围内最高,每到采摘季,各地客商络绎不绝,给村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一措施也为后来建成“沂蒙山楂第一村”做了铺垫。
2018年,平邑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闻讯后的老田立即想起村内漫山遍野的红山楂,借此发展乡村旅游的想法和规划便排上了日程。“山村怎么发展旅游?没了土地怎么生活?”……面对村民的不解和质疑,他带领村“两委”成员上门解疑答惑、推动土地流转、制定一户一策。村民们的疑惑解了,发展的后劲也就足了,目前,龙泉村已建成现代化游客中心、咖啡馆、4个停车场等,其中民俗旅游项目正在打造建设中。2020年,全省掀起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浪潮,老田又带头紧跟政策,积极发动组织村内致富能手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山楂加工合作社”,辐射带动全村200多家山楂种植户。
在老田的带领下,如今,龙泉村已经驶入了乡村振兴的快车道,他的第四个梦想——全村致富奔小康之梦也指日可待。
□临报融媒记者 周成刚通讯员 高利东
新闻推荐
扫码加入五老志愿者协会□临报融媒记者李文梅通讯员冉旭在这个小县城的几个老旧家属院里,活跃着这么一群人的身影:红袖章、...
平邑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