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平邑”擦亮农产品牌、古村升级鼓了村民腰包、高铁贯通融入“青临一体化” “金银花之乡”走出绿色致富路

半岛都市报 2019-11-12 02:00 大字

山清水秀的金银花之乡。

金银花采摘。文/半岛记者王好图/平邑县委宣传部提供

这里是山东省74个千年古县之一,建城史可追溯到2600年前,山东第二高峰,蒙山之巅——龟蒙顶雄峙境内,沂河源头之一的浚河,从这里蜿蜒川流;沂蒙精神的重要组成——九间棚精神发源于此。这里就是位于蒙山之阳的临沂市平邑县。平邑县资源丰富,是“中国石材之乡”“中国金银花之乡”。近年来,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平邑最宝贵的财富、最响亮的名片。十几年时间里,平邑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区小县,到拥有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旅游品牌,其先后荣获全国最佳生态旅游县、全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县、山东县域旅游品牌十强县等荣誉。

特色平邑>>>

擦亮品牌,让农产品走出去

金银花,又称忍冬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是不少中药方剂中的重要成分。早在1996年3月,平邑县就被命名为“中国金银花之乡”。这里金银花种植分布面积达65万亩,年产干花1800万公斤,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平邑金银花”还是国内第一个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农产品“双地标”认证的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258亿元。

“平邑金银花品种丰富,除了传统的药用,我们还尝试做成金银花红茶,延伸供应链。另外,我们产区连片的金银花,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花期从五月初见花可以持续到十月,最佳观赏季节是五月中旬。”平邑县副县长武玉梁告诉记者,“我们就是要把平邑特色农产品品牌做起来,不断提高话语权和影响力,从而带动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

据了解,金银花可谓是平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样本和经典,折射出平邑县特色农业发展的亮点,更透视出平邑县农业产业化跳动的脉搏,为平邑的黄桃、山楂、樱桃、黑山羊等特色产业带来了绿色现代农业理念。目前,该县正通过打造“品味平邑”品牌,集中推介当地特色农产品。

美丽平邑>>>

古村蝶变,民宿旅游惠民生

位于平邑县城西郊1.5公里处的大殿汪村,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2017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评为“古村落”。但由于基础设施匮乏、经济基础薄弱,当地村民守着青山绿水,生产生活却长期得不到改善。全村没有一条水泥路,遇到下雨天,人员经常进不去、出不来。如何帮助村民脱贫、实现乡村振兴,县委派驻的帮扶队伍将目光投向了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11月6日,记者在这里看到,大殿汪·水邑田园综合体项目正在加紧建设。根据前期规划安排,村民已经全部统一安置到一河之隔的对岸新建村庄,生活配套及居住体验得到极大改善。而搬迁后的村落,通过租赁方式引入社会资本,统一设计改造,在保留原有古村落布局和肌理的基础上,进行升级优化,“我们这里的民宿用房外墙,就是用了村民家原本的石材进行装饰。同时对于村落内原有的如植物、水井等尽量保留。目的就是让入住的游客感受到沂蒙山区的独特魅力。”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总占地面积3.2万亩,一期预计2020年五一正式开业。

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民宿样板区已经基本完工,“今年中秋假期,我们的样板区就已经吸引了客流量近1.5万人次,高峰时园外排队入园车队超过1公里。”项目负责人表示,作为一处田园综合体,这里不仅可以提供居住餐饮服务,同时还通过跟周边村的特色农业合作社联动,推出农事体验。在休闲度假的同时,体验农耕乐趣,对于许多城市游客颇具吸引力。另一方面,通过旅游+的模式,周边村庄的特色农产品和传统手工工艺成为园区的配套服务,村民可以依托综合体,发挥各自所长,或农家乐,或特色加工,或特色产品等,实现生活富裕。

产业平邑>>>

绿色智能,产业走上“绿色路”

改革开放以来,平邑县民营企业“一次创业”的成功更多依赖资源要素,依托石材、石膏开采产生一批资源能耗高、环境污染重的企业。近些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平邑县坚持走绿色发展的路子,但由于多年的粗放式发展,形成了前店后厂、粗加工、无序分布的上千家中小石材企业,关停矿山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平邑县石材一样,木业、建材、机械、手套等传统特色产业处于产业链低端、附加值不高的境地。

为破解这些难题,平邑通过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安全生产三个工具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引用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坚持传统产业改造与新兴产业培育并举,全面优化重构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推动产业组织全球化、服务化、平台化,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园区集聚发展、区域融合发展。突出平台支撑,推动各类优质资源要素向园区集聚,县经济开发区、沂蒙山军民融合产业园、高端木业产业园、罐头新动能产业园、石材新动能转换区、中国棉纺手套城等园区正成为平邑县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在推进“绿色化”的同时,该县实施深化工业技术改造,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每个产业培育2~3家标杆企业、5~10家骨干企业,促进企业向“智能化”技改升级。

展望平邑>>>

接入高铁,发展迎来新机遇

2018年,平邑县完成GDP344.35亿元、增长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3亿元、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21亿元、增长8.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28元、增长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居全市首位。

随着鲁南高铁开通在即,自临沂到青岛只需1个多小时,大交通建设让“青临一体化”成为现实。而设在平邑县境内的鲁南高铁蒙山站,无疑为这里带来了又一个发展机遇期,制造业、电子商务、旅游等相关产业都将成为大交通的受益者。

根据规划,平邑县围绕打造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推动一大批产业科技项目落地,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将军民融合、电子商务、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通过科技和人才为支撑,集聚产业发展要素,加大政策引导、引进高新技术、实施科技研发、延链强链补链,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全域旅游产业,到2022年,建成6个旅游特色镇、50个旅游特色村,旅游景区数量达到15家;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消费总额100亿元,旅游综合贡献率达到20%,平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大提高。电子商务产业,到2022年,全县电子商务总额突破15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到90%,培育电商企业3000家。医养健康产业,到2022年,依托蒙山旅游区长寿生态养生目的地建设,新建康养旅游类重点项目3个以上,东城医养结合综合体初步建成,新建重点健康服务类项目3个以上,争创国家医养结合试点示范。文化创意产业,到2022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提高10个百分点,力争占GDP比重达到5%,打造区域性文化创意城市。新材料产业,到2022年,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达到25家,新材料产业实现总产值75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

新闻推荐

郑城镇人大开展扶贫助学

▲近日,平邑县郑城镇人大组织全镇人大代表开展扶贫助学活动,以该镇贫困学生为捐助对象,积极捐款奉献爱心,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

平邑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平邑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