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光环只为坚守 访平邑乡村一线教师张志军
“有一种精神彪炳未来,她,就是奉献!有一种纽带传承文明,她,就是教师!”在沂蒙广袤的土地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将根深深扎在三尺讲台,用青春、智慧、汗水和坚守,编织着孩子绚丽多彩的梦,见证着基层教育的神奇蝶变。金秋十月,我们从城里出发,踏进满山秋色,走过山间小路,追寻基层教师的足迹,倾听他们背后的感人故事。
临报融媒记者 孙云 金成远
隶属于平邑县的临涧镇,距临沂市130余公里,境内四海山、安自山、玉皇山、狼窝顶、临涧南山等多座山峰南北环绕,这里有着“樱桃小镇,山水临涧”的美誉。大山塑造了神奇美景,但也将山村与城市阻隔,教育发展相对缓慢。然而在群山之中的山村学校,有这么一群人依然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坚守着,临涧镇中心校庞庄完小教学点的张志军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已经在这里扎根20年。
穿越山路
只为点亮心灯
张志军家住在临涧镇姑山后村,而庞庄完小在乡镇,两地距离10多里。由于山路不好走,年轻时,张老师常常步行或骑自行车。再到后来,山路稍微好一点,他就骑摩托车来学校。春去冬来,寒暑往返,20余年,张老师骑坏了一辆自行车和三辆摩托车。
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张志军深知“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所以常常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
因为家里还有好几亩地,而自己又是家里唯一的壮劳力,农忙时,张志军总是三四点钟起床干活,7点多一点他又准时到校上课,就这样,学校和家之间来回奔波成了他的日常。有时周末干完农活甚至来不及吃晚饭,他就急匆匆赶到学校上晚自习。尽管十分辛苦,但张志军从没因家中事耽误过学生一节课。
校舍换新颜
他说“永远不会离开”
“我1987年参加工作,先在庞庄乡中学任教,后来因为当时小学教师资源严重短缺,所以在1999年调到庞庄完小任教。”20年,张志军将心血倾注在这所小小的校园里,用自己的青春与汗水为无数的儿童点亮希望,也见证了学校的飞跃变迁。
张老师说,刚来到完小时,这里只有一座教学楼,四排老平房,教室门前还长满了荒草,办公设施也极其简陋,教学条件跟不上,更别谈什么标准化了。而现在随着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庞庄完小部分项目拆除重建。目前,学校新建了教学楼、餐厅和水冲厕所。学校用房也已达到了标准化要求。内部配套教学设备,图书仪器等已按照省规标准全部配足配齐。在配套设施方面,学校现有150米跑道田径场、标准篮球场,旧危墙拆除重建完毕。看着穿梭在校园之间的学生,整个校园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学,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张老师如是说。
在山区从教,教师的调动相对比较容易,待够一定年限,总有机会去好一点的地方。当记者问他是否会离开庞庄完小时,眼前这位和蔼可亲的老师忽然掷地有声地回答道:“不会!”张志军坚信自己永远是这儿的老师,永远不会离开这个学校和岗位。
“选择正确的道路,
坚定地走下去”
在30多年的教学时间里,张志军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其中不乏有很多让他记忆犹新的学生。他抚摸着被岁月侵蚀的手,深深地回忆着:“以前我带过一个学生,数学不好,但他的同桌数学很好。有一次他遇到一个难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他的同桌就说我来告诉你怎么做吧,但他拒绝了,说‘你教我的始终不比我自己思考出来的更有价值’。”张志军非常欣赏这种愿意靠自己努力的学生,此后他因势利导,帮这名学生将数学成绩很快提了上来。
“临涧镇本就是个落后的小镇,如果教育再这样一直落后下去,这里的孩子们什么时候才能走出小镇,所以我必须更加努力地为他们传授知识。”在教学中,张志军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中心校规章制度,为了给学生上好每一节课,课前他会先研究教参教材,以便准确地的握教学重难点,做到课前先预习,一对一结对帮扶,让成绩好的学生帮扶成绩不好的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形成习惯。课下他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反馈和补测,耐心辅导学困生。
通过他的努力,他所带的班级均取得优异成绩,2018年还获得临涧镇中心校第一名的好成绩。近年来,他所带的数学课,也多次获得全镇同年级第一名。他还3次获得县级教学成绩奖,两次被评为镇级优秀教师。
“用真情关爱每个孩子,用行动书写从教人生”,面对获得的荣誉,张志军提醒自己,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他会继续把心血汗水倾注在孩子们的身上。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中国共产党党员、离休干部、合肥市第九届人大常委会专职常委李继善同志,因病于2019年10月21日在合肥逝世,享年96岁。...
平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邑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