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刘金辉:矿难救援的急先锋

枣庄日报 2016-11-17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 王正

刘金辉,现任山东能源枣矿集团矿山救护大队大队长,人送外号“救火队长”。今年已经53岁的他,无论是抢险救援还是平时的工作,都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有人问他年纪这么大了为啥还这么拼,他总是说,我是队长,应该给年轻人树立榜样。

矿山救护队的新“战士”

2014年,刘金辉从生产矿长来到了枣矿救护队当队长,让这个干了近30年产煤的“老兵”变成了一名矿山救护队的新“战士”。“矿山救护是高危行业,要求救护队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看着一个个壮得像牛犊一样的救护队员,已经53岁的我感到了空前的压力,决不能让我自己成为木桶上的那块短板。我凭着不服输的个性和能吃苦、肯钻研、爱学习的拼劲,在训练场上、在演习洞中摸爬滚打苦练本领;在装备室里、在仪表间中拆装拼卸救护装备;在办公室里学习各类事故救援案例,半年时间,减重30斤,各种学习笔记写满了记录本,弄清了各种救护装备的使用、维护和各类灾害事故的救援方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救护队员。”刘金辉回忆说。

为了保证队伍能够拉得出、打得赢,刘金辉和他的团队创新管理理念,提出了“建设全国领先,全省一流救护队伍”的愿景目标,同时创新管理和训练理念,在全队推行极限训练法和负重训练法,制定了超越《救护规程》标准的极限目标。按照“平时汗成河,战时不流泪”的训练理念,队员们每天跑1万米雷打不动,背15公斤重的呼吸器做引体向上、蛙跳、负重蹲起等训练。通过长期高强度的训练,锻造了指战员的钢筋铁骨,培养了指战员“比铁硬,比钢强”的意志品质。

第一时间驰援平邑矿难

2015年12月25日7时56分,平邑县保太镇玉荣商贸有限公司石膏矿发生矿难,25人被困井下。

时间就是生命,刘金辉接到命令后立即带领22名救护指战员,抄近路赶赴现场。他们是第一批赶到的专业救护队伍。

此时,灾区巷道坍塌冒落严重,坍塌声频繁,进入危险性极大。危急时刻,刘金辉主动请命:他带队组织第二次灾区侦察。刘金辉、总工程师程良秀带领姚海波和两名矿方人员冲向未知的险境。下去后刘金辉走在了最前面,但眼前的一切远比他想象的要恶劣,“当时的情景真可以用‘世界末日\’来形容。”刘金山回忆说。

在涉过涌水巷道,到达岩石坍塌区后,眼前的景象让他们不寒而栗:从几公斤、数百公斤到数吨重的坠落乱石,一层一层的堆满了巷道,顶板上悬空的岩石更是犬牙交错、摇摇欲坠,顶板断裂的“咔嚓”声、岩石掉落的“轰隆”声不时传来,每一个声音,都在预示着这是条死亡之路。

是进是退,大家都将目光投入到了刘金辉身上。凭借30余年的现场经验,他迅速作出判断:距早上坍塌已8个小时,岩石应力能量已得到大量释放,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大面积的巷道坍塌。刘金辉做出了“继续前行,随时观测顶板和两帮状况,人员间隔3~5米一字排开,快进快出”的侦察搜救方案,并由他亲自在队伍最前面带路。他们多次成功躲避了冒顶、坍塌危险,前行至巷道大约200米处。而此时,大多数侦察人员的手掌和膝盖已被锋利的石块划出了一道道血口。

成功救出被困矿工

突然,刘金辉闻到了一股烟味,这是有人点火发求救信号,里面一定有幸存矿工!得知这个消息,队员们也都兴奋了起来,顾不上身体疼痛,继续前行。在继续爬行100米左右时,侦察人员终于在巷道左侧发现一名趴在岩石上的幸存矿工,随后陆续发现其余幸存者。

19时30分,第一名幸存矿工安全升井,紧接着第二名、第三名……至26日零时10分,第七名幸存矿工成功升井。

事后有人问刘金辉,井下这么危险,你是大队长,又是这个年龄了,为什么还要亲自下井,刘金辉平静地回答:“救援这活是良心活,哪里有危险,哪里就需要我冲在最前面,队员们都是80、90后,是我的下属,更是我的孩子啊!越是危险,我越要带头!”

新闻推荐

文明服务满车厢

首席记者渠怀素“每天天微亮,人们还在温暖的被窝里懒洋洋的时候,滕枣城际公交的驾驶员、乘务员们开始了忙碌而辛苦的一天。乘务员马文倩说:‘公交车是一个城市的文明窗口,我们这些公交车的美容师每天...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