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过去人挑活 今年活挑人

沂蒙晚报 2016-02-25 22:40 大字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刚过,新一轮外出务工求职高潮掀起。无论是刚踏上求职路的高校毕业生、想换个工作的蓝白领、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还是渴求年后引进人才的大中小型企业,都希望节后能“开门红”。

节后用工市场,有哪些变化?农民工、普通岗位员工、大学生等各类求职群体的就业诉求是什么?今日起,本报推出节后就业系列调查。

近年来,随着临沂市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量农民工逐步转移到城镇工作和生活。据统计,每天在临沂城区打零工的近5000人,可以说他们是一个庞大的就业群体。

节后,他们又背起行囊离开家乡踏上外出务工的路程。相比往年,今年农民工进城务工好找活吗?23日,记者探访零工市场发现,节后前来招工企业数量减少,薪水也鲜有上涨,技术工人相对吃香。

活少了>>

民工闲坐看电视

“正月初九我就来市场了,到现在为止干了三个活,我已经很知足了。”23日,来自费县新庄镇的门乾宝很满足地告诉记者。“很多人都过完十五才出门,为了抢个活干,我初九就来了,不早点出来就怕吃不上饭。”门乾宝说,自去年过完年开始,如今他已经在零工市场待了一整年,春节后的近10天,他最大的感受就是活少了很多。

“去年的时候七八点钟出去找活也闲不着,今年不行了,要想找到活六点来钟就得出去等着。”门乾宝说,今年零工市场的总人数跟去年没有太大区别,但是找不到活的伙计却是越来越多了,以前一伙人都能找到活,现在也就一半能有活干。“在大厅里闲着的人都在看电视,刚过完正月十五,回来找活的人最多。”

去年年底的大雪虽然压垮了不少大棚,让这些进城务工人员忙了起来。“那场大雪之后,让我们很多伙计找到了活干。”来自平邑县的刘玉增说,像他们这些人,多数都是出力,只能找一些力气活来干。“前些年北城大建设,我们这些做零工的很少闲着,现在的活是越来越少了。”刘玉增说。

“会计、司机、厨师、销售员……这些咱都不会啊”“这个年龄得 40岁以下,年龄不合适”。23日下午,几位刚刚从老家回到零工市场的进城务工人员,聚集在大厅内的用工信息发布栏前议论着新公布的这些招聘信息。“看也白看,这些工作都得是专业的人干的,咱干不了。”“我那伙计初六就来了,现在还没干成一个活呢,今年的这个头开得不太好,要是不使使劲,我看今年的日子不太好过。”

钱少了>>

每天工钱少近20元

23日下午,在市零工市场服务大厅,农民工崔继爱正在看着电视,并没有出去找活的意思。“今年活好找吗?一天能挣多少钱?”听到记者的询问,崔继爱表情僵硬直摇头,“人多活少,今年钱难挣啊。”年后,崔继爱刚进城务工,他的一句话道出了今年“找活”的形势。

今年50岁的崔继爱,家住费县石井镇莲花村。他是村里年后第二批进城打工的农民,“还有几个老乡没过来,等他们一块登记住宿,这不我的行李还在大厅里放着。”崔继爱瞥了一眼行李。

老崔在家时已向同乡打听过今年的“找活”情况:今年不是我们挑活,是活挑我们,建筑工地的活不好做。老崔说,他是有备而来,早就联系到了活。“有的好几天找不到活。”老崔如是说。

“今年钱难挣喽。”聊起工资,老崔的脸上顿时不见了笑容。老崔是一名木工,除了家里的一亩三分地,十几年来都是靠进城务工挣钱补贴生计。“像我这样的大工,去年每天的工资在 230元至240元之间,我干的活基本是240元一天,去年一共干了200多天。今年大工工资才220元一天。”老崔说,工资一年比一年低,2014年,大工每天260元至270元;2015年每天230元至240元;2016年最高220元。

“干铲沙、和泥等小工的,一天也就百来块钱。”老崔说。

对于像老崔一样进城打工者,他们对于工作及收入的愿望很实在,就像老崔说的“每天能找到活,每天能挣 260多元钱就很满足,在农村过得就挺好。”

没技能>>

老年务工者难挣钱

“年后,农民工陆续入住,大年初七以后入住率上升,现在已入住710余人,预计正月十五以后达到入住高峰。”23日下午,市进城务工人员综合服务中心暨临沂零工市场相关负责人杨磊表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的入住率持平。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临沂城区的扩大,从事短期、灵活就业的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然而很多人员年龄偏大,技能单一,主要以季节性外出打工为主。

“没什么技能,更没什么文化,50多岁,想找长久的工作也难找。”在市零工市场服务大厅,家住平邑县的老王挤在人群中登记住宿。记者了解到,在市零工市场入住的打工者年龄偏大,平均年龄50岁左右。他们外出务工季节性特点较强,农闲时外出打工,农忙时回家务农。

“现在,没有一点技能很难找工作,为此,我们也不定期给入住在市场的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杨磊说,这也是增加这部分求职弱势群体收入的现实要求。

没有一技之长,年轻的打工者是否考虑过返乡创业这一条路?“想都不敢想,一是没有资金,二是不知道干什么。”在一群打工者中,今年 35岁的门乾宝算是年轻人了,交谈中,他对返乡农民创业,没有信心,就像他说的“没想过。”

记者唐丽丽 张庆举 

新闻推荐

平邑县供电公司优质服务进大棚

本报3月29日讯 (通讯员龙古月)“多亏了供电公司的帮助,俺家大棚里的保湿效果才这么好,今年种植的黄瓜又要丰收了。”3月20日,正在忙着采摘黄瓜的张献忠对国网平邑县供电公司服务人员说道。平邑县作为...

平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