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农民特色理念带动特产增收
平邑县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目标,突出平邑特色,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地方特色产业,引导农民树立特色理念,开发特色产业、产品。
平邑讯 “我们家十几亩山林地全部种植了金银花,比种粮食强多了。”7月20日,流峪镇鑫城村村民孟宪忠一边忙着采摘二茬金银花,一边告诉身边的人。
平邑县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目标,突出平邑特色,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地方特色产业,引导农民树立特色理念,开发特色产业、产品。201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1700元,同比增长14%。目前,地方镇天宝山流域的糖葫芦、郑城镇的摊煎饼、白彦镇的小杂粮、流峪镇郑城镇的金银花、卞桥镇的“蒙山三宝”山珍、保太镇的苗木花卉、铜石镇的大红石榴、温水镇的大蒜……均成为该县的特色招牌。
林果和金银花是平邑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该县年产果品7.5亿公斤,是名副其实的林果大县。早在1994年,地方镇西瑶草村党支部书记李树杰利用科技发展大棚果种植,创造了“三月桃花正月开,五月鲜桃三月卖”的奇迹,一斤果实高达十几元、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之后,平邑县大棚果、大棚菜、大棚鸡(鸭)一发不可收拾,农民一年四季财源滚滚。
政府发力,建设“一区(省级经济开发区)、三城(中国国际罐头城、中国劳保棉纺手套城和国际石材城)、一带(石膏工业带)一港(中国金银花物流港)”。到2014年底,中国罐头城规模发展到15平方公里,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120家,果蔬罐头年加工能力突破6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5亿元、利税6.5亿元,完成出口创汇9000万美元,形成了以果蔬罐头加工为主,印铁制罐、玻璃制品、彩印包装、信息中介、物流配送等相关产业竞相发展的产业集群。罐头城常年吸纳3.6万劳动力就业,季节工最高峰达到6.2万人。以累计投资1.2亿元的县城“沂蒙金银花商城”、郑城“中药材贸易中心”、流峪“十里药材长廊”为依托,近年又投资9000万元建设“中国金银花物流港”,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县城、流峪、郑城三点成线,辐射全县的发展格局,实现由金银花中药材生产仓储大县向物流大县的转变,年中药材交易量达2000万公斤,年交易额达24亿元。
农民借力,定位角色,各显其能。目前,平邑县40万农村劳动力中,有20万名农村劳动力从事农副产品加工、贩销产业,仅从事金银花和中药材贩销业务的就有12万人之多。地方镇女青年赵霞创办的“沂蒙配载中心”,年出售各类信息9600个,每年从南方运进菠萝、桔子等水果3600多万公斤,为全国各地配置资源超过3300辆车次。流峪镇下小峪村农民公大成参加了2期金银花培训班后,掌握了金银花管理新技术,发展2亩金银花密植园,年收入超过3.2万元。现在,全县种、养大户已发展到6.2万户,加工大户发展到4000户。
被人们称为“四辣”的生姜、大蒜、辣椒、大葱,成为平邑农民增收的特色主打项目。为降低效益风险,该县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引导农民树立抱团种养、统一发展的思想,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县注册登记的“四辣”生产合作社达13家,种植面积由原来10万亩扩展到近25万亩,产品远销北京、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过去靠传统单个种植,一亩田仅收入4000多元,现在合作社改进生姜种植方法,提升生姜品质,一亩收入1万多元。”平邑街道赵庄村姜农赵先如是说。
现在,平邑县瓜菜规模达到40万亩,其中“四辣”占到半壁江山。为了做大做强“四辣”经济,平邑县依托完善的销售网络畅通销售渠道,开辟办证便捷通道,鼓励个人投资建造冷库贮存和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在种植过程中依托合作社加强对产销的组织化和规范化管理,统一品种、统一肥料、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外包装。 (孟宪华)
新闻推荐
临商银行平邑城中支行经过积极筹备,于7月25日正式开业运营。城中支行驻地紧靠市场,居民住户密集,政府单位环绕,且处于平邑县产业集群中心。开业后该行将为当地居民住户及企事业单位提供全方位、多层...
平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