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资源如何焕发新能量?姚家庄村 130亩弃耕地包给能人种藕实现多方受益

农村大众报 2019-09-12 13:26 大字

▲刘春峰向记者介绍雪莲藕的特点,不远处就是莲藕种植棚。

要不是时任村支书吴运来多次找刘春峰谈话,他还真下不了回村干的决心。2014年,在外生意正干的风风火火的刘春峰回村了,把130亩没人种,也没人敢承包的涝洼地,一口气“吃”进了自己肚子。

临沂市兰山区枣园镇姚家庄村紧邻柳清河,地势低洼,每年一到雨季,村民的耕地就遭殃。“往年村里西北那片130亩的耕地是受灾最严重的,村里一直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好多村民就弃耕了。”就这么拖着也不是办法,吴运来四处学习,找出路。

通过承包的形式利用起来,发展雪莲藕种植——吴运来想到了这个办法。当时他的初衷是,解决涝洼地的同时,也为村集体增加收入。“乡村要振兴,村庄要变化,就得给村民办实事,村集体没钱可不行。”吴运来说。围绕怎么增加集体收入,之前姚家庄村村干部没少动脑筋。

计划虽好,可怎么干、风险谁来担立刻成了问题。在姚家庄村村,涝洼地分产到户,村集体收入有限,不可能来承包,冒不起这个风险。于是,吴运来多方打听,找到了村民刘春峰。

那时,在外闯荡的刘春峰正是事业上升期,再加上多年没有经营土地,缺少经验,不愿意回村。“后来村里给出主意,带着外出学习,决定发展雪莲藕种植。”看着不错的市场前景,刘春峰心动了。

2014年,刘春峰回到村里,以每亩1700元的高价流转了130亩涝洼地,其中从每亩流转费用中拿出200元给村集体。刘春峰解释,村里在土地流转、产业发展、配套设施方面给予了支持,这部分费用是村集体应得的。

当年,刘春峰把130亩涝洼地承包了下来,随即开始了整平工作。为了种好藕,他到处取经,到湖北、江苏、河北等地的养藕村学习,找专业人员拜师,引进了技术指导员。

在河北,刘春峰看到当地不少农民利用大棚种藕,经过学习,他把这种模式复制到了姚家庄村。“这种模式可以让莲藕提前一个半月上市。”刘春峰认为,种出高品质藕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找好销路,为此,2017年,他和深圳一家电子商务企业合作,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去年,村民刘美厚当选姚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继续支持下,刘春峰开始发展藕田养殖泥鳅。“从回村创业以来,村里没少给予我支持,我对产业的发展有信心。”

“事实证明,通过土地流转,把弃耕的涝洼地打包给能人发展是可行的,从长远看是一个‘三赢’的局面。”吴运来说。2014年以来,村民再也不用为涝洼地犯愁了,村集体每年有了固定收入,刘春峰在自己的努力以及村里的支持下,雪莲藕种植也实现了盈利。

姚家庄村涝洼地整体打包发展产业的做法引起了枣园镇党委政府的关注。“姚家庄村开了个好头,找到了一个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好路子。”枣园镇镇长李继芳说,今年,枣园镇将在全镇有条件的村落推广这一做法,让闲置资源焕发新能量,为村集体增收,为乡村振兴助力。

在枣园镇,有不少村也面临着相似的情况。当地政府希望以姚家庄村为点,通过发展种莲藕,形成辐射效应,打造春天看荷叶、夏天看荷花、秋冬采莲藕的产业美景,枣园镇这个工业重镇也就有了自己的绿色产业。

新闻推荐

打通“外联路”彰显“大格局”

本报记者惠雪烨通讯员王田初秋时节,记者来到岚山区碑廓镇圣公山南延路上,这里计划实施一条三向联通的外联大道———向...

临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