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丹,好样的!

日照日报 2018-08-29 06:17 大字

本报记者 蒋月阳 通讯员 韩崇伟 张晓君

“我要夸夸咱们医院的徐丹丹护士,主动伸出援手助人为乐,还不愿留姓名……”8月24日,一则表扬电话拨至日照市人民医院办公室,电话当中提及的主人公,便是医院的一名产房助产士。

当天早晨,下了夜班的徐丹丹又马不停蹄地赶到火车站,准备搭乘K1902次列车赶往临沂。刚坐下不到十分钟,徐丹丹就听到火车上的广播称:列车上有人受伤,但医务人员没有随乘,乘客中若有医务人员请赶往10车厢。

“这是学医人的本能,听到有患者会条件反射地跑去!”听到广播后,徐丹丹立即来到10车厢,发现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在赶火车时不慎摔倒,腿部受伤,当时血流不止已经浸湿了老人的裤脚。见状后,徐丹丹立即向乘务人员寻求医药箱,当得知没有消毒液等物品后,她又临时找来一瓶白酒当替代品。在为老人进行了初步清创后,徐丹丹判断其伤口没有伤及动脉,于是为老人完成了包扎,并让乘务人员联系老人的家属,以便在临沂车站接站。

“小姑娘人太好了,办事井井有条!”看着徐丹丹有条不紊地帮助老人处理伤口,车上的乘客纷纷发出了赞叹。当问及她的姓名时,徐丹丹始终不肯道出,直到乘务人员拿来工作手册,佯装需要她配合帮助填写事件经过,徐丹丹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填上了自己的姓名。

后来,因为担心老人失血过多会在车上发生其它情况,徐丹丹干脆在过道陪着老人一路,直到抵达临沂车站,她又亲自陪伴老人下车,将老人送至其家属身旁,才放心地离开。车上同为日照的乘客李某见证了全部过程,有感徐丹丹助人为乐的精神,便向日照市人民医院打去了文章开始时的那通表扬电话。

“我更希望,能有更多群众对我们这个行业多些理解。”采访过程中,徐丹丹反复强调不需要任何对她此次行为的宣传,因为任何一位医务人员面对这种情况都会不遗余力地伸出援手,但她希望自己的点滴行为能够感染一些人,让大家对医护人员多些理解,“只有医患关系和谐了,整个社会的医疗卫生事业才能实现长足进步。”

采访札记:

采访完徐丹丹很久,她最后的那句话还萦绕耳畔。

正如她自己所说,她是个平凡的护士,但她的内心是火热的,她做了一件每位护士都会伸手去做的事。

她渴望得到患者的理解,她的同事们也是如此。或许,医患彼此间若能多些理解和沟通,我们的社会也会更加和谐。

新闻推荐

省环保督察组督察经开区

本报8月27日讯(记者付茜通讯员刘晓芳)25日,省第七环保督察组下沉到临沂经开区,对中央反馈问题整改情况进行现场督察。督察...

临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