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临沂市“三农”! 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出炉,现代农业建设成果丰硕

沂蒙晚报 2018-05-22 17:04 大字

本报记者王泓钧

5月21日,临沂市召开第三次农业普查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从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2006年)到第三次农业普查(2016年)这十年间,临沂市“三农”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成果丰硕,农业“新六产”蓬勃发展,乡村面貌和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1

现代农业建设成果丰温室大棚大幅增长

十年来,临沂市现代农业建设成果丰硕,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加大农业投入,狠抓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生产条件显著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高。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

2006年全市粮食总产量412万吨,2012年十八大以来连续六年稳定在450万吨以上,有力保障了全市粮食安全。全市油料总产量稳居全省第一,水果、肉类总产量位居全省第二,为保障大宗农产品基本供给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田水利条件明显改善。全市农田水利条件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末全市能够正常使用的机电井 34466眼,比 2006年末增长59.9%;灌溉耕地面积占实际耕种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51.1%。

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深入实施现代农机转型升级工程,不断创新农机装备研发,农业机械拥有量快速增长,智能化水平不断增强,极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末全市联合收获机6677台,比2006年末增长101.7%;大中型拖拉机2.3万台,比2006年末增长51.3%。

设施农业快速发展。以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为带动主体,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为发展载体的设施农业发展迅速。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末全市温室占地面积5.29千公顷,比2006年末增长近40倍;大棚占地面积15.2千公顷,增长43%。

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增加、素质提高。扩大城镇住房保障范围,降低农民进城落户成本,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农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全市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一个月以上的人员为390万人,比2006年增加37.5万人,增长10.64%。

2

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增强每百户农民拥有32辆轿车

十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方针政策,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激发农业增收潜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落实各项惠民举措,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农民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农民增收驶入快车道。据城乡住户调查,2016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646元,比2012年增长48.9%,年均实际增长10.5%。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速比城镇居民高 2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进入缩小轨道,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农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坚持政府统筹、市场运作、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全力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农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末,全市99.9%的农户拥有自己的住房,与2006年持平,其中,拥有商品房的农户达到7.8万户,占全部农户的3%,而10年前很少有农户购买商品房。

饮用水更加安全。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244.1万农户饮用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受保护的井水和泉水,饮用安全水比重达到93%。其中93.4万农户饮用水为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占全部农户的35.6%,比2006年提高10.5个百分点。

清洁能源应用更加广泛。2016年,全市农村居民做饭取暖使用能源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占比65.4%,排在 第 二 位 的 是 煤 占 比48.5%,排在三、四位的是柴草和电,占比分别为38.9%和23.8%。而2006年主要使用柴草的农户占比达到55.4%,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仅占6.5%。

卫生设施条件持续改善。2016年,全市使用水冲式卫生厕所的有64.1万户,占全部农户的24.4%,较2006年提高23.2个百分点;使用卫生旱厕的有41万户,占15.6%;使用无害化卫生厕所的农户占比为40%。

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增加。2016年,全市平均每百户农户拥有小汽车31.7辆,比2006年增加28辆;彩色电视机102台,增加23.1台;电脑41.8台,增加40.4台;手机195.8部,增加144部。

3

农业“新六产”蓬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过万

十年来,临沂市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基础优势,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农业规模经营,利用“互联网+”“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与精细加工、电子商务、生态环保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贯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农业“四新”经济“无中生有”。临沂市加快聚集农业发展新动能,推进电子商务、工厂化种养、生态循环与农业深度融合,鼓励扶持返乡下乡人员在农村创业创新,不断推动农业产业裂变和升级换代,农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无中生有”,产业链“接二连三”,农业“新六产”快速发展。2016年全市9.7%的村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的规模农业经营户和农业经营单位占比分别为1.1%和1.7%。规模农业经营户和农业经营单位从事设施农业的分别有4673户和811个,从事循环农业生产的分别有623户和383个,从事工厂化生产的分别有109户和160个。

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迅速。

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全市耕地规模化耕种面积占全部实际耕地耕种面积的比重为9.9%。规模户和生产经营单位养殖生猪存栏占全市生猪存栏的比重达到50.6%,牛存栏比重达到48.2%,家禽存栏比重达到57.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壮大。通过实施专业大户培植、家庭农场培育、农民合作社规范、龙头企业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五大工程,在基础设施建设、工商、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用地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不断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末,全市农业经营单位达到1.93万个,是2006年的7.1倍。农民专业合作社几乎从无到有,2016年末,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万个。

4

农村面貌明显改善垃圾处理基本覆盖

十年来,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部署,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力度,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全面实施“七改工程”,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畅安舒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基本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乡村人居环境持续美化,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乡村组织更加优化。

2016年末,全市有乡镇128个,比2006年减少20.5%;村委会和涉农居委会有7060个,减少4.2%。

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2016年末,全市通村道路水泥路面占比达到83.4%,比十年前提高18.3个百分点;村内主要道路水泥路面占比达到92.5%,提高40.9个百分点。村内主要道路有路灯的村占比达到73.8%,提高30.5个百分点。在村村通电基础上,改造升级农村电网。2016年,安装有线电视的村占比为99.3%,提高12.1个百分点。99.3%的村通宽带互联网。99.4%的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提高91.3个百分点。12%的村实施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或者部分集中处理。

农村基本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全力推动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向农村倾斜,深入发掘乡村文化内涵,丰富农民业余生活,农村基本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16年末,全市有体育健身场所的村占比为67.5%,比2006年提高63.1个百分点。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的村占比为34.6%,提高了23个百分点。 

新闻推荐

作家李尚龙携新作《刺》来临沂

本报5月21日讯(记者周广聪)5月20日,青年作家李尚龙携新书《刺》来到临沂,与广大读者分享他这部反暴力长篇小说的创作历程,该...

临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