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解开张龙的“心结”

临沂日报 2017-07-27 10:33 大字

■一个外地人在罗庄的故事(二)

□本报记者 孙爱娜

通讯员 李春阳 王超

在罗庄区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目前寒门学子张龙的妈妈病情稳定。张龙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但他还有3个“心结”没有打开。

心结一:

他想为妈妈办理居住证和身份证。这次妈妈生病住院,医院为妈妈免去了所有的医疗费用,但是以后妈妈生病住院怎么办?如果有居住证和身份证,就可以报销一部分医疗费,减轻经济负担。因为妈妈的户口在兖州,到兖州去办理手续十分困难。他不知道究竟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心结二:

带着妈妈去上大学的想法由来已久。可每当想起带着妈妈上大学需要面对学费和校外租房的双重经济压力,这个年仅17岁的少年心里还是没有底。

心结三:

妈妈因为长期患病卧床和生活贫困,一度丧失了生活信心,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他想在治好妈妈身体疾病的同时,治好妈妈的抑郁症,让妈妈今后能够高高兴兴地工作生活。

每想到这些,张龙的心里总是沉甸甸的。困难就是困难,躲是躲不过去的。他决定,首先解决第一个“心结”。

7月19日一大早,张龙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共青团罗庄区委寻求帮助。共青团罗庄区委书记赵珍妮热情地接待了他。了解到张龙想为妈妈办理居住证和身份证的愿望后,赵珍妮积极联系张龙母子所在辖区的沈泉庄派出所,并放下手头工作,陪同张龙一起前往派出所办理相关手续。沈泉庄派出所的户籍民警了解到张龙母子的情况后,特事特办,为张龙妈妈提供上门办证服务。在民警为张妈妈采集完相关信息后,忍受了3年病痛却从不在儿子面前叫一声苦、喊一声疼的张祥娥,感动得直掉眼泪。张龙一边拉着妈妈的手,为妈妈擦掉眼泪,一边向提供帮助的人不停地道谢。

“大家帮助了我和妈妈,我想申请加入罗庄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利用假期帮助别人,尽一份微薄之力。”病房里,张龙表达了这样的意愿。罗庄区青年志愿者协会接纳了张龙这名特殊的会员,并勉励他要刻苦学习,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社会上,只要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就是一名合格的青年志愿者。

如果带着妈妈上大学,学费、校外租房费还有日常生活的各类开销,再怎么节俭,一年下来也少不了2万元钱。2万元钱,对于一个年仅17岁的少年来说,实在是太过沉重。为了帮助张龙母子解决这个问题,共青团罗庄区委、罗庄区妇联联合起来,发动社会各界向张龙母子伸出援助之手。仅仅2天,张龙带着妈妈上大学的费用就有了着落。

7月21日下午,区妇联、团区委、区总工会的工作人员将慰问金送到了张龙和妈妈的手上。张龙的妈妈张祥娥紧紧拉住罗庄区妇联主席闫秀玲的手动情地说:“闫主席,您就是我的娘家人。我永远忘不了那年冬天,是您给我们家送来了慰问金和慰问品,让我们娘俩度过了寒冬。当儿子跟我说想上学而我只能躺在床上无能为力时,又是您和妇联的同志们资助张龙读完高中。我们这对外乡的母子来到你们罗庄,是这辈子做出的最正确的一个选择。”

闫秀玲说:“罗庄人就是这么善良与仁爱。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事。看到您身体恢复得这么快,我们心里也非常高兴。不过,给您提个意见,不要说你们罗庄啦,应该说是咱们罗庄,因为咱们都是互帮互助的一家人呀!”

7月22日上午,临沂市著名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疑难杂症专家王志广应邀为张龙妈妈进行了抑郁症的诊疗。王志广的老家是罗庄区高都街道常旺村。作为罗庄人,他深深地被家乡人民的善良和仁爱所感动,在给张龙母亲精心治疗的同时,表示愿意用所学专长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作贡献。今后,每到周末休息时间他就来罗庄看看,为父老乡亲解除失眠、抑郁等疾病的痛苦。

不抱怨,不哭泣,不祈求。“把背影留给困苦,把笑容交给他人”,是每个见过、知晓张龙这个大男孩的人不约而同的感受。这几天,张龙的“心结”被彻底打开了,他笑得更开心了。他就像一匹奔跑的骏马,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新闻推荐

九三学社携手医院进村义诊

日前,由第一书记牵头,九三学社临沂市委携手市直医院的20余名内科、外科、妇科、针灸等方面的专家、医护人员组成的义诊团队,走进孝文化之乡白沙埠镇东安静村,免费为广大村民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受到了群...

临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