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耕变体验、空气变人气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东蒙阴端起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
更多精彩内容
请扫描二维码
“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一阵阵歌声随风传……”这首传唱于20世纪60年代的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反映的是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的山水好风光。
如今,这里找准了“生态”与“富民”的契合点,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该县日前也成为山东省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两项荣誉称号的县(区)。
吴家山迎来首位“民间林长”
站在蒙阴县蒙阴街道吴家山山顶远眺,成片的侧柏、黄栌、榛子等苗木茁壮成长。
谁承想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变化从去年春天开始。巨变源于林长制的实施。蒙阴县探索出一条“由政府购买服务、引进社会资本、培育民间林长”的路径。
吴家山自此迎来了首位“民间林长”张荣军,其创办的蒙阴县景创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作为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实施方,全面负责吴家山的绿化工作和后期管护,保证苗木成活率达到85%以上,苗木保存3年以上,通过验收达标后再统一交还回政府。
去年遭遇了多年未有的干旱天气,为保证苗木成活率,张荣军组织人员前后7次抽水上山,成活率远超85%,把原来的荒山秃岭打造成了县城的后花园。
按照“山顶松柏戴帽,山腰果树缠绕,山脚水利交通配套”的模式,蒙阴县一治一座山,一治一条峪,治一片、绿一片、富一片,全县9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治理,10万多亩跑肥、跑土、跑水的“三跑田”变成了增绿、增产、增收的“三增田”。按照“山不露土、有土皆绿”的要求,推动随意建绿向规划建绿、平面绿化向立体绿化、单纯绿化向彩化美化转变。
“既让山头绿、又让群众富”
苹果收获季节,蒙阴县野店镇毛坪村的“四大强国”忙得不亦乐乎。“四大强国”是毛坪四位姓名带有“国”字的村民:石立国、张兆国、郑步国、逯春国,他们去年靠种果树获得30万元至80万元不等的纯收入。
郑步国说:“村里这两年买了200多辆轿车,平均两户就有一辆轿车。”
据介绍,蒙阴县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锁定“既让山头绿、又让群众富”的林果作为基础产业。该县先后构建了“果—兔—果”“兔—沼—果”循环链条、“果—菌—肥” 循环链条,实现全链条增值。
“果—兔—果”“兔—沼—果”循环链条,就是用果叶喂兔,兔粪入沼,沼液沼渣还田,先后发展优质果园100万亩。“果—菌—肥”循环链条,就是利用果树残枝粉碎后种植香菇,发菇后菌棒制成有机肥,建成香菇种植基地1500亩。
从卖产品向卖生态、卖环境、卖文化转变
民俗古墙、林间小路、树上村庄……蒙阴县桃墟镇安康村处处绿水涟漪、山光水影,一派安康祥和的田园风光。
风景如画的乡村美景也着实让安康村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当地开发了树上村庄旅游项目,新建树上餐厅、树上民宿等各种景观设施,成为集休闲娱乐、餐饮住宿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区,带动发展农家乐、电商等50多家。吃上旅游饭,过上好日子,安康村端起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
据介绍,蒙阴县以景区的理念规划全县,以景点的要求建设村镇,聚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家园,按照现代农业园区、农村新型社区、乡村风光休闲区“三区”融合发展思路,建成新型农村社区86个、社区服务中心78个。全县先后打造庭院绿化美化型、绿化富民型等精品特色村240多个。
近年来,蒙阴县大力推广“生态+”“旅游+”“文化+”“互联网+”等新产新业态,构筑“农业新六产”,让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耕变体验、空气变人气,发展网商微商3200余家,年接待游客500多万人次,老百姓从卖产品向卖生态、卖环境、卖文化转变,“绿水青山”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
新闻推荐
初冬时节,走进蒙阴县垛庄镇桑园村沂蒙“兵妈妈”刘长荣的家,她正坐在阳台绣制拥军鞋垫。就这样一双一双地积攒,...
蒙阴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蒙阴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