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沂蒙精神新篇章 临沂市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侧记
□临报融媒记者 王珊珊
巍巍沂蒙山,绵延八百里。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诞生于这片历经战火与硝烟的红色热土,又在新时代巨变中传承焕发着新的生机。
庚子新春,新冠肺炎疫情如乌云压顶般突然袭来。临沂市各级党组织闻令而动,团结带领1200万沂蒙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中,谱写出新时代沂蒙精神的壮丽篇章。
千里驰援显大爱
疫情爆发!武汉告急!湖北告急!
没有迟疑,迅速行动。临沂全面动员,一切都服从服务于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
1月24日,除夕。山东省要求紧急组建首批援鄂医疗队,临沂市向全市各医院发出紧急动员令,选拔医护人员奔赴湖北,支援抗击疫情。这是一场直接面对死亡的战役,医护人员就是第一线的先锋军。可在此时,临沂全市符合条件的医护人员几乎全部“报名应征”。
1月25日、1月28日、2月9日,临沂市首批4名、第二批6名、第三批26名医护人员,分别紧急奔赴湖北,支援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和武汉汉阳区相关医院。2月15日,在风雪中,临沂市疾控系统专家作为第四批医疗救援队踏上征程,紧急驰援黄冈。2月20日,临沂市第5批共40名援鄂医疗人员出发,挺进大别山。
至此,临沂市已有77名医疗骨干奔赴湖北。而其他报名的医护人员,正时刻等待着下一次出发的号角。从北方沂河畔到滚滚长江边,每批沂蒙援鄂医疗队员们都记住了临沂市委领导的送别辞,“你们代表的是千万沂蒙人民,要弘扬革命老区的沂蒙精神,不怕苦、不怕累,甘于奉献、大爱无疆,为沂蒙老区争光。”
兵贵神速。他们匆匆收拾行囊,甚至没有时间向亲人告别。首批出发的董艳艳,大年初一都在临沂市中医医院值班。她下午2点多接到集合通知,晚上8点在济南乘飞机去武汉。同是该院医务工作者的丈夫张岩只来得及给她准备一些防护用品,还有一句“家里父母孩子我都会照顾好”的送别话。
在蒙阴县,年幼的双胞胎石桐嘉、石桐畅含着眼泪跟妈妈张晓迪告别。这位蒙阴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护士长,作为第二批赴武汉医疗救援队成员,她的目的地是黄冈。“不要告诉我妈妈,她才刚做完手术。我不想她担心我。”说这话的徐德晓,是临沂市肿瘤医院呼吸内科护士。她和25名同行组成临沂市第三批援鄂医疗救援队,直奔武汉汉阳方舱医院开展工作。
当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始建设,临沭县农民工文杰得知医院急需板房安装工人的消息后,毫不犹豫火速赶往武汉。“疫情面前,得以大局为重,有大家才有小家。”1月31日,文杰和工友们抵达工地,投入战斗。
方向——武汉!这不仅仅是医护人员和建筑工人的方向,临沂的滚滚车流、货流也向着千里之外的湖北进发。
“沂蒙新红嫂”朱呈镕的目的地正是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现场,那里有她最牵挂的子弟兵们。为了这次奔赴武汉的行程,朱呈镕已经带领朱老大食品有限公司员工连续紧张生产了3天3夜的水饺。
春节前后,一直是朱呈镕最忙碌的时刻。这位64岁的拥军模范和“最美兵妈妈”,已经连续拥军18年。她曾带着水饺到祖国边陲的许多偏远哨所,捐赠鞋垫8万多双、水饺900多吨,累计捐款捐物1000多万元,还认下了5000多个“兵儿子”。
1月12日,冒着零下27度的寒冷,朱呈镕来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给驻扎在这里的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的官兵们送来了2000公斤水饺和一批拥军鞋垫,并走进厨房为官兵们煮水饺,给他们讲当年沂蒙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故事。随后,朱呈镕又赶到了北京,将1500公斤水饺送给了驻京的子弟兵们。
当疫情爆发后,正在外地拥军的朱呈镕挂念正在武汉战“疫”一线的子弟兵们。“我当时就想无论如何都要去看他们,让他们吃上一顿热腾腾的饺子,让他们知道沂蒙老区人民对他们的关爱和祝福。”朱呈镕千方百计跟建设火神山医院的部队首长取得联系:我来自沂蒙革命老区,我深知危难时刻总是人民军队冲在最前方。战争年代沂蒙人民乳汁救伤员,推独轮车支援前线,今天沂蒙人仍然爱党拥军,我们想将水饺送到武汉,临沂市也已经办好绿色通行手续。(下转A4版)
新闻推荐
蒙阴讯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岸堤镇领导班子成员深入一线和村干部们筑牢防线,及时发声指导,及时掌握疫情,及时采取行动,将隐患...
蒙阴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蒙阴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