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腹地16户的小山村7天引来20万人次游客 舌尖上的煎饼托起乡村振兴梦
□本报通讯员 张圣虎
本报记者 杜辉升
还记着2014年《舌尖上的中国Ⅱ》中的沂蒙山煎饼吗?短短几分钟的视频一经播出,风景秀美、热情好客的蒙阴县垛庄镇椿树沟就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目光。
今年国庆假期,这个地处沂蒙山腹地,只有16户54口人的偏远小山村,吸引来全国各地20万人次游客。
深秋时节,走进青山环绕的椿树沟,溪水潺潺,房屋在板栗园内若隐若现,或被郁郁竹林围绕,或花团锦簇花香拂面,家家户户飘出煎饼的甘甜香气。正是凭借着沂蒙山煎饼这张名片,椿树沟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上纪录片以来,游客越来越多,椿树沟村民陆续开起了农家乐,日子越过越红火。”垛庄镇黄姑庵村党支部书记刘元录说,椿树沟是隶属于黄姑庵村的自然村。“在县、镇的大力扶持帮助下,我们对椿树沟及其周边村庄的生态环境、文化建设进行了整体打造,现在已经建成了以椿树沟为中心,集沂蒙民俗、传统美食、原生态慢生活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正是因为处于深山中,椿树沟村落自然环境优美、传统民风淳厚。“村子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有植物600余种。”刘元录介绍,以前的村村通公路只能到黄姑庵村中部,散居在山沟最深处的椿树沟还是土石山路。好山好水路难走,村民的农家乐生意也做不起来。
看到椿树沟的旅游人气越来越旺,蒙阴县对椿树沟景区进行了全方位、系统化改造提升,将其打造成集沂蒙民俗文化、传统美食体验、原生态慢谷生活为一体的休闲乡村旅游目的地,全面打响“椿树沟”旅游品牌,形成以孟良崮红色文化教育为主导、椿树沟美食体验为特色的以“红”带“绿”,以“绿”托“红”的乡村休闲度假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我们立足椿树沟原生态环境、煎饼文化资源和借助CCTV报道的知名度,以椿树沟为龙头,以‘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为主题,用原貌、原址、原生态的方式提炼小村精华,对村庄进行了保护性修缮,重点改造了8户乡村民宿示范户,成立旅游合作社,实行统一规范化管理,将原来以吃、住、购为主的传统旅游方式向以体验乡村慢生活、融入和谐大自然的新方式转换。”包扶椿树沟村项目的垛庄镇党委宣传委员公丕翠介绍。
“节假日一天接待300多人,收入上万元。”村民刘英启在椿树沟最早做农家乐。“我们把平房改造成了二层楼,床位由原来的4个增加到16个,餐桌由原来的6个增加到现在的18个,接待游客的数量翻了番。”在椿树沟的改造提升中,蒙阴县投资340万元对农家乐美食体验区进行了集中打造,按照星级农家乐标准,把有条件的农户连片发展民宿旅游。
依靠“乡土、乡情、乡味”的特色,椿树沟构建了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观农家景、体验农家生活”为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体验区,利用区域资源优势,新建了煎饼文化馆,展示煎饼历史文化、传统制作工艺、煎饼加工及产品售卖等;还成立了蜜蜂养殖合作社,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养蜂、采蜜等活动;设置的油坊、磨坊等体验项目,能满足游客的复古体验情结;在农事体验上,游客可尝试摊煎饼、腌咸菜、打板栗、做农家饭等农事,品味自己制作的美食。
目前,椿树沟已有16户村民陆续开起了规模或大或小的农家乐和民宿。垛庄镇以椿树沟为中心,成立了望海楼、椿树沟旅游合作社等9个经济合作组织、3个家庭农场、提升改造2.6万亩传统产业,还建设40余处采摘园、发展78个大棚水果、发展62家农家乐。同时,通过电商销售、果园采摘等多种形式增加群众收入,间接带动了产业链条的增值提升。
新闻推荐
蒙阴县境内有大小山峰520多座、河流178条、水库103座。蒙山是全省第二高山,云蒙湖是全省第二大水库,“岱崮地貌”被中科院...
蒙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