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行走与第五大发现

潍坊日报 2019-08-23 08:48 大字

◎牛钟顺

十几年前的一个夏日,我和我的同事们在考察途中,用了半天时间,终于登上一座高耸入云的山。站在极顶,触景生情,便随口咏诵起陈毅元帅当年写就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诗:“孟良崮上鬼神嚎,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虽然,在这儿以“崮”命名而被称为“崮”的山,不只是孟良崮,还有许多许多。可我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些崮,会与我一个乡党紧密联系在一起。

数年前的一个夏日,缕缕白云从谷底升起。此时,一位72岁的老者,正站立龙脊向前方眺望。目力所及,但见身姿奇异、百态造型的崮群,从左向右,一字儿排在那里。最靠前的是小崮、大崮、板崮、游篓崮、瓮崮、龙须崮、石人崮和獐子崮等。这时的72岁翁似乎已变成一个仙人,踏着轻雾薄云,向着那些崮一步一步走去。恍惚间,就觉得身边这些崮,一个个已摇身变成了超女、英雄、壮士、名模、大家、球星等,从这沂蒙山腹地,腾云驾雾,飞出齐鲁大地,掠过中华神州,去与世界的名流要员大腕相聚在了一起。从此,这些默默无语、沉睡亿万年的崮们,不再仅仅属于岱崮,属于沂蒙,而是属于了整个世界。

今年刚过去没有多久的一个夏日,在一个家乡企业的采风活动中,我们两只早就期待见面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我说我早就知道你,你是大名鼎鼎的当代徐霞客。今日终于得见,当属佳话幸会。他说,我也早就知道你,四年前去你们学校外院讲学,原潍坊市政协副主席、贵校外院的邹芙林院长,就已和我说有位老乡在校本部做领导。我说那你怎么不见我。他说未提前打招呼不便搅挠。我说甭找那么多理由,你应该就是不想见我。他说不想见也好,想见也罢,不相见只为今日见。如此一位机智幽默风趣的老者,一下子就把初次见面的气氛活跃了起来。

仿佛早有准备似的,神交已久、一见如故的初次相见,他就把自己那本《中国第五地貌——岱崮地貌发现记》送给了我。我知道,这是一部影响颇大、甚至可以说是填补了一项空白的力作专著。望着这位精神矍铄的老者,望着那刚劲有力而又不失典雅俊朗的赠言字迹,一股钦佩之情就从心底油然而生。

这就是被誉为中国十大徐霞客的李存修先生。我与其不只属于同一个乡镇,饮着同一条渠河的水,而且两个村庄的距离才只有八里地。从交谈中得知,存修先生从大学毕业后就离开了家乡,先是去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天府之国。在任四川省政府外事办专职口语翻译期间,曾参与接待了美国总统卡特、物理学家杨振宁、著名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歌唱家约翰·丹佛、世界上第一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丹增等国家政要和海内外名流。在任四川省旅游局副局长期间,最可称道的,是参与发现并规划建设了闻名天下的九寨沟风景区。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末,他又从四川调任广东省,先任香港招商局广东国旅总经理兼书记,然后从退休到现在,一直担任广东省旅游文化协会会长。

给我的感觉,存修先生是一直处于生命行走的状态。不只是因为本职工作,先从胶东半岛去了大西南,又从大西南孔雀东南飞。一个学习工作轨迹的大三角,几乎涵盖了大半个中国。单是他的生命意识和生命自觉里,就也已经把行走作为了自己的庸常所为和毕生追求。

2007年4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山东蒙阴县出席桃花笔会的存修先生,用数十年行走所积累的经验和独具的慧眼,发现了一种相比其他奇特地貌,“更加稀奇和不可思议的地形地貌”。为此在随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凭着超乎常人的勇气和毅力,走过了6个地区的20个县,足迹踏遍沂蒙山区的近百座形形色色、大小不一的崮,并将考察过程的经历和故事进行了记录、提炼和整理,从而写成了这本“发现”之书。正如刘思敏先生在该书的《序》中所言:李存修发现了沂蒙山崮形状的怪异、分布的密集和在世界范围内不可比拟的独特性,一头扎进沂蒙山腹地,一处一处考察山中的72崮。经过专家们的考察与论证,李存修的发现终于被学术界认定并命名为“中国第五地貌——山东岱崮地貌”,也是世界独有的“岱崮地貌”。

在我们美丽的山东半岛上,潍坊有崮,日照有崮,枣庄有崮,济宁有崮,淄博也有崮。但这些崮的数量和身模,加起来也比不上临沂的崮。存修先生在书中说,比之丹霞地貌和喀斯特地貌,沂蒙的崮更有着它的奇异、雄绝和美丽。它为什么不发生在山腰,不长在山脚,而偏偏出现在山顶上?它为什么不是丘陵的形状,不是峰峦的外相,而四周那样笔直陡峭,顶端又坦荡砥缓?这一座座的崮,为什么偏偏选中了沂蒙山,而没有落户他处?所以,自然资源本是天赋的,但是,它们都能经过人类有序的开发,从而得到合理的利用。只要将景物中的寓意和人类的一些情结提炼出来,打上当代社会文化印记,就无疑能与古老的文化及传统的审美观念,形成一种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关系。

众所周知,从地质学和旅游层面来讲,中国早已有了四大发现。它们分别是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嶂石岩地貌和张家界地貌。与它们比起来,岱崮则是完全不同的一种更加稀奇和不可思议的地形地貌。于是我就想,这些从沉睡到慢慢苏醒的崮,是如何得以伸展自己的腰身,又以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我们时常会说,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可是千百万年来,这些崮一直都在那儿,而直到进入了存修先生的眼睛,这才有了中国地貌的第五大发现。

应该说,这72座崮,每一座都有不同的故事和传说,每一座都有有别于其他崮的奇异。存修先生也与这些崮的崮态一样,同样有着自己的独特故事和奇异之处。想一想吧,能够走进南极的人,本就凤毛麟角,何况还是以75岁之身。可是存修先生就做到了。目睹存修先生的所做所为,有几个词语迅疾涌入我的脑际:72岁翁与72座崮;生命的行走与第五大发现;不相见只为今日见,连同这些山。在我的眼里,“岱崮地貌”的发现,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壮举;而记载这一壮举的《岱崮地貌发现记》,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本书。我知道,存修先生一直在干着三件事:主要精力旅行,旅行之余著述,著述之余讲学。这三件事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都是关于“文化”方面的事,都是有着恒久价值而功德无量的。

这本书共计40万字,六个单元并近百个章节。是真正的图文并茂,因为每一页都有一到两张图片。点缀期间的这百余张照片,怎能不让全书藉此更加生动了起来。据称迄今为止,存修先生已出版了36部文化旅游方面的书,并已去过152个国家和地区,有的还不止去过一次两次。所以,他的脚步从未停下,那些还未去过的地方,正在等着他的涉足。

我从哪里来?我来干什么?我要到哪里去?对于人生的这三个终极拷问,存修先生用自己的生命特质,作了格外生动和独特的诠释。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并不都需要去做李存修,但是其对于生命跃动的从容和把握,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推崇和效仿的。这位72岁翁今年已经78岁了,我与他,虽然家乡近在咫尺,但却时常远隔天涯。因为,他永远在路上,永远在行走。

新闻推荐

注重桃的品质,早中晚熟品种搭配 科学种桃 每斤卖出8元高价

“今天这批毛黄蟠桃,是发到上海、杭州一带的,5斤一箱40元。”7月31日,类爱丽一边忙着装箱,一边接听电话,还不时查看微信...

蒙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蒙阴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