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流动的鲁中兵工厂

济南日报 2019-03-22 11:32 大字

鲁中兵工厂创始人之一宋振温(中)和两个弟弟的合影。

3月13日,在莱芜区茶业口镇北腰关村,85岁的退休老干部、鲁中兵工厂创始人宋振温的长子宋德文老人,向记者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流动的鲁中兵工厂”的故事。

鲁中兵工厂于1938年4月在茶业口镇北腰关村建成,是山东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第一个兵工厂。

此前,宋振温曾在河北吴桥镇拜牛泗河为师,学习造枪技术。1938年1月1日,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打响后,宋振温便来到徂徕山西麓的四禅寺,加入八路军,并被安排到四支队二中队一班。

随着队伍的迅速发展壮大,枪支成了大问题。四支队司令员洪涛要求宋振温秘密回到茶业区(时称莱芜七区)北腰关村组建鲁中兵工厂。经过实地考察,筹备组决定把兵工厂建在北腰关村西山脚下宋家的菜园地里,宋氏父子五人挖了一个大地窖,地窖便成了造枪车间。利用宋家存下的原料,兵工厂投产了。一批批枪支被送到抗日最前线。

1940年初,鲁中兵工厂职工已突破300人,从6月份开始,鲁中兵工厂由制造枪支转产刺刀。为防止人多暴露目标,兵工厂实行六个生产点分散生产。

兵工厂的迅猛发展,成了日寇的眼中钉、肉中刺。1940年秋,驻莱城、口镇、博山、章丘、文祖的日伪军多次联合出动,对茶业进行大规模的拉网式“扫荡”,兵工厂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此,鲁中兵工厂由腰关等6个制造点全部搬迁到沂蒙山一带的大崮山上。

1941年7月,日军趁“铁壁合围”沂蒙山之际,从蒙阴、沂水、新泰纠集千余名日伪军围攻大崮山。大崮山失守后,宋振温带领部分军工技术人员,返回莱芜重建鲁中兵工厂,生产刺刀和步枪子弹,并在职工中进行了操作规范和技术培训,使生产的刺刀、子弹质量和数量都超过了山东兵工局规定的标准。

在之后的4年里,宋振温又带领技术工人,分别在沂源张家旁峪、三岔沟、铁车,博山镇门峪、珠宝峪、凤宝峪、凤张宅子以及沂蒙山太公峪等地建立兵工厂,并培训技术工人支援各地兵工厂,为鲁中地区的抗日武装提供充实的枪支弹药。(本报记者 陈晓永通讯员 陶德合)

新闻推荐

蒙阴:生态底色“秀”出美丽画卷

蒙阴讯蒙阴县以“市内率先、省内领先、全国争先”为目标,以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创建全国生态文明...

蒙阴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